泉州“獅”話 | 舞獅人的苦樂和堅守

日前,由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福州市體育局主辦的福建省首屆舞龍舞獅錦標賽落下帷幕。在本次比賽中,泉州石獅新藝醒獅團奪得北獅傳統項目成年組一等獎。

該醒獅團的創建人、今年80歲的謝賢景,十幾歲開始接觸舞獅,經過四五十年的不斷摸索、錘煉,技藝日臻成熟,並義務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舞獅人;十幾年前,他的兒子謝阿夾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在將醒獅團發揚光大的同時,吸引更多年輕人瞭解舞獅、參與舞獅,致力於將舞獅這一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傳承下去。

在泉州,舞獅是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之一,從活動開幕、商家開業、節日慶典,到孩子出生、生日、結婚等人生的重要場合,都可以見到舞獅表演。

六十餘載的舞臺接力

2023年福建省首屆舞龍舞獅錦標賽彙聚了全省39支隊伍、300多名舞龍舞獅運動愛好者,裁判員們根據難度、技巧、節奏感等多方面進行評分,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泉州石獅新藝醒獅團以高超的技巧和精湛的演繹獲得傳統北獅成年組第一名。醒獅團的團長謝阿夾13歲起跟著父親謝賢景學舞獅。巧合的是,謝賢景也是13歲接觸到舞獅,已在這個領域堅守了60多年。

獅子在桌面上輾轉騰挪,配合默契。(謝阿夾 供圖)

13歲那年,謝賢景到彼時的石獅祥芝公社組織的業餘劇團訓練班當學徒,劇團演的是高甲戲,有豐富的武打程式,武打套數不少來源閩南傳統的“刣獅”,劇種也常有舞獅表演。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劇團導演和編劇發現,謝賢景身手很好,動作靈活,十分適合武打,便重點培養他學習武打程式,他開始接觸到舞獅。

幾年後,劇團解散,謝賢景回到家中務農。出於對舞獅的熱愛,他沒有就此放棄,而是一有時間就琢磨、訓練,哪怕後來結婚生子,也一直沒有放下。隨著大兒子謝國智、小兒子謝阿夾一天天長大,他開始教他們學習舞獅的基本動作,好在兩個孩子很能吃苦,技術越來越好,請他們演出的人越來越多。

謝阿夾13歲那年,謝賢景買回來製作獅頭、獅皮的材料,自己製作了一隻獅子,拉來鑼鼓師組了獅團,開始獨立出“陣頭”。謝賢景不僅將一身技藝悉數傳給兩個兒子,還傳給很多鄉親,“現在村裡許多我這個年紀的人,小時候都跟我爸學過舞獅,只要有人願意學,他就免費教。”謝阿夾說。

舞獅是一項耗體力、高強度的運動,謝賢景一直舞到了快60歲,才退居幕後從事後勤工作,70歲那年,他才將醒獅團交給兒子,正式退休。謝阿夾接手獅團十年來,不斷刻苦鑽研、訓練,舞獅技術日臻醇熟,獅團的規模和名氣也越來越大,在全國、省、市各級比賽中獲得數十個榮譽。

在汗水中錘煉技藝

醒獅團目前有成員20人,由於技藝高超,在業界具有較大知名度,日常每天幾乎都有2場演出,福建省內各地都有。“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繁忙的演出之餘,醒獅團成員要抽時間進行辛苦的訓練和排練。

新藝醒獅團培訓中心位於石獅蚶江鎮青蓮村老年活動中心一側,門前的小廣場是村裡的一座廢棄籃球場,是舞獅團隊員們開展日常訓練的臨時場所。

隊員訓練

清晨5時30分,太陽還沒升起時,隊員們已經早早集合完畢。“早上10點要到廈門演出,所以早晨的訓練主要是讓隊員們再熟練一下演出內容。”謝阿夾說,儘管老隊員們技巧都掌握得非常熟練,但搭檔之間仍需不斷磨合,各個細節都需要配合到位才能保證演出取得最佳效果。

演出前,對表演道具進行檢查。

7時,謝阿夾讓隊員們把演出用的各種服裝道具認真檢查一番,裝車之後,出發到廈門演出地點。10時,作為當天的開場節目,舞獅節目吸引了很多觀眾、獲得了滿堂彩,“一天通常2場演出,每場10個人,我們一般都兵分兩路。”

精彩演出的背後,是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

14時,團隊回到石獅。當天下午沒有演出活動,老隊員們可以休整下,新隊員要繼續訓練。謝阿夾向小學員們演示了獅子的多種動作形態,站、跳、跑、臥要形神兼備,並對每個動作做了細緻耐心的分解,以便讓小學員們可以跟著同步演示,“這些小隊員福建省內的居多,也有江西、河南、河北等地的。”

17時30分,在落日的餘暉中,門前的水泥地面上,疊放著三張高約80釐米的方桌,“這是舞獅人表演時的真正舞臺。”換上表演服裝,手持表演“繡球”的謝阿夾從地面一個跳躍站上桌面,動作輕盈嫺熟,毫不拖泥帶水。另外兩個隊員一前一後,擺好獅形架勢,跟隨“繡球”的舞動也躍上桌面。三人在一米見方的桌面上輾轉騰挪,動作配合默契。訓練過程雖然沒有配備獅頭,三人卻已將獅子的各種形態演繹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新生代傳承獅文化

在2023年福建省首屆舞龍舞獅錦標賽上,謝阿夾擔任指導老師的黎明職業大學舞獅隊也獲得了二等獎。像他的父親一樣,只要有人願意學,他都會免費傳授並給予演出鍛煉的機會。為培養舞獅新生力量,謝阿夾不僅走進校園傳授技藝,還專門成立了培訓中心,多年來用心收徒授課,已培養出100多位學員,桃李遍佈省內外。

“十歲左右的孩子,靈活度等各方面條件是練舞獅最好的時候,但如今家長都很重視學習,擔心練舞獅會耽誤學習,而且日常訓練辛苦,也很少有家長希望孩子將來以此為業,將心比心,也可以理解,但是這樣一來,技藝的傳承就面臨困難。”雖然已經正式退休十年,謝賢景仍為獅團的未來操心。

謝阿夾的孩子雖然從小跟著他學舞獅,但並不以此為業,也沒接手獅團的打算,不過謝阿夾並不擔心,他堅信哪怕將來他年紀大了、跳不動了,獅團也會傳承下去,“是不是由我的孩子傳承不重要,誰有熱情、有興趣、能堅持,獅團就傳給誰。”

年輕人加入舞獅傳承,圖為黎明職業大學舞獅隊。(謝阿夾 供圖)

在謝阿夾看來,讓更多青少年喜歡並投入到這項運動中,舞獅才能永葆生機。因此,去年以來,在繁忙的演出之餘,他儘量抽時間走進黎明職業大學,為該校的北獅隊授課。讓他欣慰的是,近年來,各級各有關部門非常重視這一傳統文化項目的傳承發展,出臺了不少政策和措施指引、推動,舞獅已走入很多大中小學校園,在廣大青少年中播種下了興趣的種子。

近兩年,謝阿夾開始自學、鑽研南獅表演。

鑽研南獅技藝,並與北獅表演特點相融合。

除了重視傳承工作,謝阿夾還不斷尋求表演技藝的創新、突破。在新藝醒獅團培訓中心的門面宣傳牌上,雖然備註了醒目的“北獅”,為了豐富表演內容,謝阿夾這幾年主動研習了南獅技藝,並且在學員培訓中加入了南獅訓練元素,如今已經有一支可以表演南獅的隊伍。他還融合兼收了北獅、南獅的表演特點,創新出不少新的動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作者  黃寶陽/文 李榮鑫/圖(除署名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