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紀念施琅將軍東山出師收復台灣340週年系列活動31日在福建漳州東山縣陳城鎮宮前村承仔垵舉行,海內外施氏宗親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400餘人出席活動。
當天揭幕的施琅雕像高6.88米,端莊威武,施琅頭戴盔甲、身披戰袍、手持寶劍,眺望海峽。該雕像為宮前村村民自發捐資修建而成。
施琅為福建晉江衙口村人。340年前的今天,施琅將軍在東山祭海、誓師後,揮師東進「跨海一統」,收復台灣,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日前,晉江衙口村和東山宮前村結成共建村。
宮前村因村莊建於媽祖宮前而得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漁村。宮前村村委會主任沈錦瑞在致辭時稱,宮前村與施琅、媽祖淵源深厚。
他介紹,史籍記載施琅因感念媽祖佑助,向康熙帝具疏「請封天妃之神」獲准,媽祖由「天妃」升為「天後」。直至今日,鐫刻著施琅奏本和禮部祭文的康熙帝御賜匾額仍珍藏於該村天后宮內。
「希望施琅文化在宮前村生根發芽,在海內外發揚光大。」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合會副主席施維雄致辭時表示,先賢的愛國情懷和功績鼓舞著施氏族人,未來將融合「施琅-媽祖」文化,結合「民俗」「閩台」等元素,推動施氏宗親企業家群體共謀發展。
台灣台南施氏宗親會會長施朝桂表示,此次赴東山參會,進一步增進了對施琅精神及大陸民俗文化的認知及瞭解,期待兩岸加強交流溝通。
據悉,當天下午還舉行了紀念施琅收復台灣340週年學術研討會,來自廈門大學的專家學者和施氏宗親等就施琅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展開深入交流。
兩岸施氏宗親和專家共議融合發展
【本報綜合報導】一場紀念施琅收復台灣340週年的座談會30日在廈門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以及菲律賓等地的施氏宗親、專家學者與會,其中包括數十位來自台南、台中、台北、高雄、彰化等台灣各地的施姓宗親代表。
新黨主席吳成典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施琅將軍是充滿傳奇的歷史人物,他在台灣設官、駐兵、減稅、賑災、興修水利、開墾土地,對開發台灣作出卓越貢獻。
據載,1683年,施琅將軍奉旨收復台灣。清政府為強化對台灣地區的行政管理,採納施琅建議,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並派兵駐防,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
本次座談會由廈門市臨濮文化研究會與台灣世界臨濮施氏宗親總會攜手舉辦。與會者圍繞施琅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與現實意義、相關歷史文物保護與傳承等議題展開研討,並對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建言獻策。
福州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陳承茂表示,期望全球施氏宗親發揚施琅將軍的愛國情懷,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廈門市臨濮文化研究會會長施性勤表示,施琅為靖海寧疆、統一祖國、鞏固海防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施琅與廈門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希望發揮宗親文化力量,以情促融,進一步密切兩岸施氏宗親的交流合作,助力兩岸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