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86,369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著一尾旋留鼓,依呀夏都真正趣味。”對於這首閩南童謠,很多泉州人應該都耳熟能詳。每每唱起,回憶滿滿。 近來,泉州各地紛紛推出申遺成功兩周年紀念活動,其中就包括閩南童謠(泉州歌訣)傳習所、閩南講古傳習所揭牌儀式。該活動現場有閩南童謠授徒儀式,以及閩南講古、閩南童謠表演。朗朗上口的閩南童謠吸引了眾人的注目,大家興致勃勃地念著、唱著。 大家發現,除了一些傳統閩南童謠外,現在還多了一些新閩南童謠。這些新閩南童謠,不僅有傳統閩南文化的身影,也有當下正“火”的泉州世遺點的身影,內容更貼近時代,也更寬泛豐富了。 創作閩南童謠成生活樂趣 童謠是歌謠的一種,古代稱為“童子歌”“孺子歌”,而閩南童謠,是以閩南方言進行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它的內容豐富多彩,充滿童趣,富於音韻,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勤勞機智、愛拼敢贏的閩南人,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謠,以優美的韻律、鮮明的節奏和質樸自然的表現方式,幫助少年兒童學習語言、感知生活、認識社會。2008年,閩南童謠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童謠是那個物資匱乏年代我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致力於研究閩南童謠創作的七旬老人楊安東介紹道,他的母親是小學老師,他家兄弟姐妹七個,童年最幸福的事,就是擁有一副好嗓子的母親給他們唱各種民間流傳的閩南童謠。那些歌謠給了他們無數美好的想像與慰藉。 今年73歲的楊安東年輕時是惠安縣高甲劇團樂隊隊長,精通小號、二胡等樂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創作的閩南童謠《惠安女 水茫茫》獲得一次比賽的三等獎,並廣為傳唱。這激起了他的創作熱情,自此他潛心童謠創作與推廣。 每天,楊安東最快樂的事,就是創作童謠或者聽孩子們唱童謠。在泉州台商投資區洛陽鎮街頭巷尾,不時能看到有孩童在唱各種閩南新童謠。“清脆的童聲碰上朗朗上口的童謠,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孩子們聲情並茂,在誦讀中感受閩南文化魅力,享受成長的快樂。”楊安東看到這些,就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仿佛自己也變年輕了,難怪楊安東看起來一點兒不像七旬老人。 與時俱進創作百首新童謠 “流傳下來的閩南童謠很多,但不得不承認,對童謠裡提及的東西現在的孩子或不懂或沒有概念,這樣唱起來,興趣就沒那麼大了,所以,創作這個時代的內容很重要。”楊安東認為。 楊安東說,深厚的閩南文化成了他創作的源泉。為了創作新閩南童謠,他深入研究閩南方言、俚語、俗語,做到能熟練運用、信手拈來,再對收集整理的傳統閩南童謠和方言四句進行提煉和加工,賦予童謠新的時代氣息和內涵。 楊安東介紹,他創作採用一韻到底,二段一韻,四句、六句、八句等多段落寫法,講究平仄押韻,這樣用閩南語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每首新創作的童謠作品,他都是自己先錄音,不斷揣摩。然後他讓外孫女或一些小朋友當聽眾,聽聽他們的感覺;他也會和老師們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為了傳播閩南童謠,這個年紀的他,幾乎每天都在電腦前處理各種素材,整理照片、剪輯視頻、指導劇本⋯⋯ 《聽引公講老泉州》閩南童謠部分歌詞 《世遺泉州》閩南童謠部分歌詞 泉州申遺成功後,他適時創作了多首關於泉州世遺點的童謠,如《老君岩》《世遺泉州》《海絲·洛陽橋》《阮厝愈來愈出名》《我愛阮厝迄條街》《九日山,入選世遺更出名》等,這些韻律感十足的童謠,被廣泛傳唱,讓泉州人感受到世遺就在身邊的親切,也讓外地人生動形象地感受了泉州文化魅力。 他退而不休獻餘熱。他配合各個單位,推進童謠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通過童謠立德樹人,講好中國故事,提升群眾道德修養、文化素養和能力素質。 “移風易俗大代志,陳舊習俗著脫離。鋪張浪費破財氣,勤儉節約偆紙字⋯⋯”今年4月份,由洛陽鎮相關部門舉辦的“洛水廉音”微課堂第二課《移風易俗進鄰里,文明新風潤萬家》在洛陽孝廉文化廣場開講。這些童謠作品由楊安東指導,圍繞“鄉風文明”主題,揭露了陳規陋習的各種表現形式,警示了歪風邪氣帶來的各種危害,樹立了“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的鮮明導向。群眾在傳唱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轉變了觀念,達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效果。 現場,楊安東老師用抑揚頓挫、通俗易懂的閩南方言,向觀眾教授《破舊俗立新風》《喜事新辦齊歡喜》《展非遺話三雕》等閩南童謠,傳遞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等新風尚。 移風易俗活動中,楊安東分享他創作的新童謠,傳播社會新風氣。 近20年來,楊安東先後創作童謠100多首,涉及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文明禮儀、歷史故事等多方面。他還多次配合市、區、鎮等各級政府,將時代的各種熱點題材創作成新童謠,《惠安女》《展非遺話三雕》《閩南人,個個猛》《咱厝人講咱厝古》《新農保》《美好的夢》《假如我中了雙色球3億元巨獎》等作品深受人們喜愛。其中作品《惠安女 水茫茫》被“中國學前教育”作為中國職業園長實踐研修班本土文化教材,在閩南地區推廣;閩南新童謠《破舊俗,立新風》、閩南四句《洛陽橋上頌平安》,被收錄于“學習強國”平臺。他的作品多次獲得閩南地區各類閩南童謠比賽的最佳創意獎、優秀寫手獎、優秀詞作獎等獎項。 新穎演繹方式讓童謠唱得更久遠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孩子們生活方式、娛樂方式的變化,閩南童謠正逐漸被人遺忘。找到即將消逝的它們,並以今天的方式唱響、傳承,顯然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為此,楊安東創新演繹和傳播形式,讓老人、孩子和年輕人之間實現自然而美好的連接;通過童謠,也能有效地傳承閩南文化、傳播泉州的風土人情。 幼兒園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跟著“童謠爺爺”唱童謠。 為了讓閩南童謠傳播更生動、形象,楊安東不遺餘力,努力把閩南童謠傳播場景化,讓孩子們裝扮成童謠裡面的主角,沉浸式體驗童謠裡面的故事或情感。無論是在世遺點洛陽橋還是在惠安崇武海邊,抑或是在古城中山路,你經常會看到楊安東這位“童謠爺爺”,帶著孩子們有說有笑,邊走邊唱著童謠,同時瞭解泉州文化,那歡樂的畫面著實感染人。 《聽引公講老泉州》閩南童謠被拍成情景劇,小美女表情動作惟妙惟肖,讓人仿佛回到了過去的年代。 他創作的新童謠《聽引公講老泉州》,被拍成情景劇。孩子們裝扮成過去年代的模樣,邊唱童謠,邊介紹中山路的福人頤煎包、金魚巷菜頭酸、滿堂丸子湯、遠芳小籠包等美食和大上海理髮廳、正骨醫院、羅克照相館等代表性場所。稚嫩的童聲傳誦著古老的故事,鄉音喚醒了久遠的回憶。 他還走進幼兒園,親近未來閩南文化的傳承者及傳播者,用自身的閩南文化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在孩子們心中埋下閩南文化的種子。 他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童謠創作隊伍中。迄今為止,他已培訓了300多名幼教老師,並不定期到多所學校授課,念童謠,講童謠故事。楊安東編纂、台商區教育文體旅遊局編印的新書《閩南新童謠》被贈送給多個小學、幼稚園,作為課程教材。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楊安東的童謠被孩子們用情景劇來演繹,甚是可愛。 洛陽新城幼稚園園長汪婉菲表示,在教學中,學校也鼓勵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展示童謠,比如結合“火鼎公婆表演”“惠女舞蹈”等特色民俗活動演繹童謠。 作者 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