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絲綢布雕畫藝術,以中國絲綢絹帛材料為載體,集烙畫、堆錦、布貼畫等優秀傳統工藝於一體。絲綢布雕畫色彩鮮豔、形神兼備,並有浮雕的立體感,兼具觀賞和收藏價值。2010年,絲綢布雕畫技藝被列入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富春山居圖》《三峽遺夢》《星月夜》⋯⋯走進絲綢布雕畫非遺傳承人陳夢曦的畫室,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便映入眼簾。這些作品紋理清晰,觸摸起來卻是絲滑的綢緞。整個畫面色彩豐富,立體感十足。
絲綢布雕畫,以高端絲綢為材料,具有鮮明特色和傳統藝術韻味,風格高雅、秀美、簡潔,且具有不可複製性,傳承了傳統工藝精華。
絲綢布雕畫《星月夜》
陳夢曦從事絲綢畫已有十餘年,獨立創作了系列富有油畫效果的絲綢畫《三峽遺夢》作品,以新的表現形式再現自然風光。其創作的作品《向日葵》榮獲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文化遺產”類金獎;作品《星月夜》獲第十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金獎,作品《富春山居圖》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等。
絲綢畫作品《三峽遺夢》系列之一
絲綢布雕畫《向日葵》
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絲綢藝術畫歷來頗受收藏界青睞。在現代,絲綢藝術畫同樣受到人們的喜愛。
陳夢曦介紹,絲綢布雕畫選用各種質地顏色的絲綢為材料,利用材料具有的紋理、色彩、光澤等特點,再根據其特有的高溫可熔化、可雕刻、可粘合和高溫變色等特性,運用獨創的高溫刻刀,把布料雕刻成各種圖案、線條、紋理。畫面上的勾、擦、點、皴等藝術技法,都是用特製的高溫刻刀來製作。
絲綢布雕畫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花鳥、風景等,既可進行寫實的精雕細刻,又有寫意誇張,兼蓄並用多種藝術手法,集多種藝術優點為一體,作品或似國畫、或似油畫、或似浮雕。雕刻出來的線條,有的細如發絲,有的粗獷淋漓。絲綢布雕畫具有色彩豐富、不受氣候干擾、不易老化、不易黴變、不易褪色、展開收卷方便等特點。
在泉州這片熱土上,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滋潤下,創作者大膽創新,將閩南文化、泉州海絲文化融入作品中,與布雕技藝碰撞融合,採用多變的藝術手法,多種材料綜合運用在絲綢這一載體,在堆疊的絲綢、錦帛上,用刀和火雕刻出令人震驚的美妙圖形。例如,《馬到成功》關公系列取材於閩南關公文化信仰,絢麗多彩、層次堆疊的《印象惠安》同樣取材於深厚的閩南文化。
泉州現代絲綢布雕藝術是民間藝術孕育出的新秀,成為藝術花苑裏的一朵奇葩。絲綢布雕藝術集絲綢布藝、中國畫、油畫、雕刻、剪紙、書法等技藝,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布雕藝術博採眾長,形成與以往任何藝術不同的風格與特點,是繪畫原料、工具、技法的一次創新。
絲綢布雕畫中的泉州元素
絲綢布雕畫蘊含了歷史、美術、地方民情風俗等元素。每幅布雕作品都凝聚著作者的聰明智慧與心血結晶,每件作品的創作,短則需要兩個星期,長則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完成。一幅布雕畫須經過設計圖紙、繪畫、選材、補色、固形等幾十道手工工序,運用色彩多達百餘種,再經過烙、點、勾、雕、熨等技法,才能呈現出一幅精美的作品。
近年來,在泉州,花燈、木偶等项目的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開設課程,推動非遺的傳承與創新發展。陳夢曦同樣把絲綢布雕技藝帶到校園,開設布雕畫特色課程,讓學生從小接觸這項非遺技藝,感受絲綢布雕畫之美。“絲綢布雕畫很特別,它不是用畫筆而是用高溫鐵烙,無法修改,所以必須格外小心。”學生們對這項獨特工藝十分感興趣。
陳夢曦為學生講授絲綢布雕畫
在傳承人陳夢曦的指導下,學生們實踐體驗了“布雕畫”製作的基本工序,為深入瞭解海絲非遺提供條件。陳夢曦說:“布雕畫的製作工藝難度大、工序複雜且製作週期漫長,要求製作人員有一定的文化和美術功底,學生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態度。”今後,她還將在學校設立“布雕畫藝術傳承實踐基地”,通過體驗、互動式學習,激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 曾廣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