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趙麗穎裝扮簪花圍頭飾的黃麗泳,多年來身體力行致力於國家級非遺蟳埔女習俗的傳承。
近日,2023年泉州市中小學生南音比賽由泉州電視臺和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直播,觀看量超60萬,其中來自東南亞和台港澳地區的觀眾有19.5萬人次。
早年間,時任泉州市文化部門領導陳日升力主創辦了泉州市中小學生南音比賽,至今已有33屆。以此為南音文化傳播工作的具體抓手,隨後推動南音進中小學課堂,現已有200多所學校開設了南音課程,23萬名以上學生受教;推動泉州師範學院開設南音專業,2003年開始招生,2022年成為中國首個南音碩士點。
去年除夕夜,以世界級非遺南音為底色的創意歌曲《百鳥歸巢》精彩亮相,並被譽為“今年春晚最具文化價值的節目”。通過春晚舞臺,有著“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的南音再一次走向聚光燈之下。
每當被提及為南音作出的貢獻,陳日升總是深情地說:“泉州文化選擇了我,我不能辜負了泉州文化,努力的又何止我一人?”
秉承藝術發軔於人、表現於人、觀照於人、服務於人的理念,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具有開拓精神的福建非遺傳承人物,堅持以人為起點和落點進行守正創新,不斷讓這些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衍生出全新的時代內涵,成為福建非遺出圈的重要力量。
4月22日,經福建省文旅廳策劃協調,央視節目《非遺裡的中國》播出《福建篇》,集中推廣福建非遺項目。1小時33分01秒的時長裡,20多分鐘聚焦國家級非遺項目莆田木雕及其代表性傳承人鄭春輝。其間,收視率破“1”,達到頂級水準。
“歷史上,莆田木雕依附於建築木雕、裝飾木雕、造像藝術,沒有出現過獨立的山水題材作品。”鄭春輝說,“借鑒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理念和中國田園詩的意蘊,創作山水田園木雕作品,可成為突破傳統木雕窠臼的一種探索,近年來我一直堅持沿著這個方向在努力。”
2018年,鄭春輝遭遇人生困境,百感交集間讀到了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帖》,內心豁然開朗:“斧斤所赦今參天⋯⋯曉見寒溪有炊煙!心裡頭冒著寒氣,可每個人都要蹚過這條寒流,詩人也隱喻著每個人都要蹚過欲望、蹚過欺騙、蹚過疾病、蹚過苦難,蹚過去以後,嫋嫋升起一縷光明的期望。”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鄭春輝全身心撲在了木雕作品《曉見寒溪有炊煙》的創作中。一雕一刻間,那些鬱積在心中的苦悶隨著縷縷木屑的飄飛而絲絲消散,那些對人生大義的堅篤和對生命真諦的感悟,一刀一刀地刻進了木頭的深處。叮叮噹當的捶打聲,竟最終成了追尋精神原鄉的靈魂歡唱。
2019年1月31日,作品告成之際,鄭春輝慨然命筆:“一塊沉香木經過時光的磨礪和風雨的洗禮,與堅硬的黑檀木一起,在我的刻刀下,化為堅韌不拔的老松和連綿起伏的遠山,我用木雕這一淋漓著我幾十年心血的藝術表現形式來抒發我的感受和感悟⋯⋯在藝術創作的路上,只要擁有像山谷先生這樣豁達的心境和堅守百折不撓的精神,本著對天地人心深邃哲理的不懈探索,就一定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現出光明磊落的氣象和無限的詩意。”
編劇泰斗王仁傑曾說:“只有寫人的作品才是永恆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梨園戲代表性傳承人曾靜萍兩度問鼎梅花獎,憑藉的都是王老的劇本,這句教誨伴隨了她整個藝術生涯。
早在20年前,曾靜萍就開始陸續把自己的拿手劇目傳承出去。怎麼分析人物背景?怎麼把握人物性格?怎麼外化人物心理?“在舞臺上,看到茶杯,你要結合歷史背景、家庭環境、情節發展進行深入分析。想好這杯子應該是什麼質感的?水是多還是少?燙不燙?要怎麼拿?動作要不要慢下來?唱詞的語氣重音和邏輯重音是不是要有相應變化?”曾靜萍說,這是她傳承自上一輩而自己又創新發展後的心得,“把人演活了,才是對梨園戲劇種本體精神最虔誠的敬畏”。
近年來,在這樣的思路下,曾靜萍帶領泉州市梨園實驗劇團排演了《冷山記》《丁蘭刻木》《禦碑亭》《太后賀壽》《促織記》等一系列新劇目。帶著新時代溫度、深度、厚度和維度的藝術創作,讓劇團和一眾年輕演員在互聯網頻頻出圈。
他們大部分都在社交平臺開了自媒體號,有了忠實的粉絲群體。去年6月30日,一則《梨園戲演員轉場瞬間,服化道7人1分鐘完成搶妝配合默契爭分奪秒》的短視頻在抖音火熱轉載,沖上當日微博同城熱搜榜第7。據不完全統計,全網點贊量近90萬,點擊量遠超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