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78,487
2009年,「媽祖信俗」申報「世遺」成功,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計畫。我有幸擔任湄洲島「媽祖文化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小組組長,14年過去了,當時的申遺過程至今仍歷歷在目。
2008年5月5日,時任莆田市委書記楊根生第一次到湄洲島研究時提出:「湄洲島要爭取將媽祖文化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莆田市正式將媽祖文化申報「世遺」工作擺上日程。當年5月12日,湄洲島成立「媽祖文化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小組。因為我從1999年4月到湄洲島任職後一直分管媽祖文化工作,並兼任湄洲媽祖祖廟副董事長,所以擔任申遺工作小組組長,湄洲媽祖祖廟原董事長林金榜擔任副組長。
從2008年5月底開始,我多次到原文化部、原福建省文化廳報告、諮詢和探討媽祖文化申遺的可能性和程序。大家都認為,媽祖文化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會議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標準,即第二條第二款第3項“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以“媽祖信俗」的名稱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最為合適,從而為媽祖文化申遺明確了方向。
2008年9月5日,原文化部在確定包括從2002年開始申報的15個初選項目基礎上,將有意申報的湄洲島「媽祖信俗」也列入50個備選項目。雖然是備選項目,但我認為機會難得,必須全力一搏。
從2008年9月7日接獲原文化部的緊急通知,到9月25日提交申報資料的最後期限,只有不到20天時間,我們與時間賽跑,在兩週內完成一系列申報資料。
9月16日,我們將「媽祖信俗」申報文本初稿呈送原文化部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第一次評審,卻遭當頭一棒。專家評審委員會認為,申報文本初稿選的角度和內容都不符合申報要求,須重新撰寫。
距離申報資料截止日期只剩一星期時間,有關部門和專家認為其他項目的申遺時間歷經多年,申報資料比較完備,建議我們放棄此申報。但我想,申遺已踏出第一步,就不能放棄。9月17日,我和同事進駐福州,邀請熟悉「世遺」申報的福建藝術研究院時任副院長馬建華,一同重新撰寫申報資料第二稿。經連夜奮戰,9月19日凌晨3時許終於趕出稿來。
9月21日上午,中國專家評審委員會初步透過「媽祖信俗」申報文案。這只是邁出申報工作的一小步,還有近萬字中英文文本、30幅圖片和10分鐘、60分鐘的中英文雙語電視宣傳片,以及自願申報書、各地支持申報聲明書、媽祖宮廟分佈示意圖、媽祖書籍等一系列申報資料,要在幾天時間內全部備足,實在是一項非常繁重、艱鉅和細緻的工作。
在北京的6個日日夜夜,是申遺過程最難忘的。我們仍每天加班到下半夜,不斷修改、潤飾文本,並透過錄音、照片等各種方式收集各地聲明書,重新拍攝照片、影片等申報資料。緊張的6個不眠之夜後,2008年9月25日晚上9時,我們趕在截止日將「媽祖信俗」中文和英文版的申報資料送交原文化部外聯局,打包航郵給設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成為中國政府推薦參加「世遺」評審的35個項目之一,也是莆田市第一個獲得中國政府推薦參加「世遺」申報的項目。
2008年10月25日,我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部的函件,確認了「媽祖信俗」申遺材料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部,「媽祖信俗」取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後第一批申遺入場券。
2008年12月2日,我又接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部部長塞茜爾‧迪韋勒女士的信件。她在信中對媽祖信俗申報材料中的前兩個部分提出修改意見,還希望進一步提供媽祖祭典、供品、音樂、舞蹈等方面的內容及相關文化和技能的具體傳承方式,並要求在2009年1月15日前提交補充資料。逾期或補充資料不完整的,則留下一輪重新申報。
我在充分研究有關材料、函件要求和吸收專家合理性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十年來對「媽祖信俗」的構成要素、內在特徵、表現形式、社會地位、文化功能、涉及群體、傳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和理解,以寫實的方式修改補充材料,並請曾在聯合國擔任同聲翻譯的翻譯和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翻譯將函件和補充材料文稿譯成英文,請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外籍播報員為宣傳片配音,較好融入國際語言表達習慣。2008年12月24日,文稿和重新製作的宣傳片透過網路正式遞交,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材料的補充和修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部接到我的函件和提交的補充資料後迅速進行審查。2009年1月10日,我接到塞茜爾·迪韋勒女士發來的函件,確認我們提交的「媽祖信俗」補充資料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部的要求,通過了申報資料的完整性審查。這是中國政府推薦的少數明確進入第三個程序的申遺項目之一。
2009年6月12日,塞茜爾·迪韋勒女士再次發函件給我,告知該組織附屬機構評審報告認為,「媽祖信俗」符合「世遺」申報條件,並推薦參加2009年9月底、10月初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第四次委員會大會進行審議及表決。這標誌著「媽祖信俗」距申報「世遺」成功只剩一關。
西西爾‧迪維勒女士也在函件中說,若對《推薦信》關於申遺對象的簡介內容有任何修正可轉告她。原文化部外聯局國際處建議,《推薦信》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附屬機構專家認真研究後寫成的,最好不要修改。
但我反覆看了《推薦信》,認真思考,最後還是提出一些爭取能修改的建議。令人高興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附屬機構最後接受我的建議,在媽祖信俗《決議稿》中加了以下兩句話:1.在「試圖營救海難中的倖存者而獻身。」後面加一句:「湄洲漁民為紀念這位好姑娘,在島上建廟並奉為海神。」2.在「這些祭祀活動中包括」後面加一句「到湄洲祖廟諳祖、分神」。
2009年9月30日下午,是「媽祖信俗」完成申遺的最後一關。當天我在福州開會,心裡非常緊張。下午3時33分,我的手機收到在阿布達比現場參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發來的短信:“媽祖信俗申遺剛剛在大會順利通過,特表示熱烈祝賀!”
後來根據中國政府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駐代表處代表介紹,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的代表,聽取中國政府代表團的現場發言、觀看「媽祖信俗」電視宣傳片後,經審議表決一致同意將「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信俗」成為中國第一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2010年8月19日,我受原文化部邀請,作為申遺地的代表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頒布儀式,從北京捧回了“祖媽信俗」的「世遺」證書。
至此,在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海內外媽祖敬仰者的熱情支持下,我和我的申遺小組完成了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
(作者為湄洲島管委會原主任,莆田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二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