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23日,閩台匠人齊聚福州,以「筆墨繪閩台,鐫刻連匠心」為主題的2023閩台匠人匠心交流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光祿吟台開幕。
閩台書畫篆刻界代表攜帶各自的書畫印章,在一幅繪有福州鎮海樓與台南赤崁樓的長捲上留下印痕。活動現場,台方代表將這幅《匠心連兩岸》書畫作品捐贈給福建省總工會,成為閩台情誼相攜的見證。
台灣台南市文化協會理事長周芷茹表示,工藝最初因生活訴求而產生,而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美感的工藝品。經過時代的變遷,不同區域的工藝帶有不同的特色。閩台同根同源,傳統製作工藝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岸業內人士多交流才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來自台灣台南的蘇啟松在金銀工藝技法上鑽研深造40餘年,當天帶來了銀飾作品《鳳紋》。他表示,閩台匠人各有專長,聚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觀摩與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提昇技藝。
開幕儀式上,閩台匠人拜師典禮舉行。身著漢服的閩台師生代表在傳統拜師典禮中,將匠人手作的「文房四寶」與書畫金石作品獻與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表達閩台師徒共同傳習技藝的決心。
目前在漳州科技職業學院就讀的台灣學生李敏瀚,拜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本雕版印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行忠為師。他表示,他對建本雕版印刷技藝非常好奇,「有這個緣分可以拜師,當然要認真去學習和鑽研,仔細傾聽老師的教導」。
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鄭煒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與筆墨紙硯及金石篆刻等相關的傳統技藝,被歷代文人墨客讚譽,成為中華文脈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閩台匠人匠心交流活動以此為媒,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