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從空中俯瞰美麗「濱城」,蔚藍的大海邊綿延鋪展出一塊織錦,濕地、濕地等深深淺淺的綠,構成了城市發展的幸福底色。位於渤海之濱的天津濱海新區近年來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制定實施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統籌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環境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質量」相得益彰的新路。
厚植「綠水青山」生態底色
「碧水映著藍天、鳥兒淺灘嬉戲、水生植物叢生,現在的官港森林公園真是休閒度假、老少兼宜的『大氧吧』。這裡有森林遊憩廊道、濕地生態游健身步道、蘆葦遊船水道和湖心生態公園,還有觀景木筏小路和休閒涼亭,身在其中,分外清爽宜人。」家住古林街的劉梓航興奮地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濱海新區積極落實國家和天津市國土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形成「一屏一帶三濕地五廊道,一核雙港兩副城多組團」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如今伴隨著官港片區綠色生態屏障的生態保護和修復,這裡已完成850畝綠化造林,屏障區內林間水系相連、路網交織,「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大寫意生態場景已經顯現。
抬頭是醉人的晴空藍,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水光瀲灩、綠意盎然的美麗風景,越來越多地呈現在市民面前,這背後當然也離不開生態建設。近年來,新區統籌協調『農業、生態、城鎮、海洋』四類空間,大力推進「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對標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標準,加強北大港濕地保護修復;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建設,修復河道生態系統,擴大河流水環境容量;加快實施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推進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為城市發展築牢「綠水青山」的底色。
增「綠」聚「能」 打造「綠色工廠」
能源活動是碳排放最主要的來源。近年來,新區積極尋求低碳轉型的路徑,大到產業鏈條構建,小到生產環節升級,存量企業碳排放做「減法」,低碳綠色企業做「加法」,大家都採用綠色低碳的新思路、新手段,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如今走進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只見停車場和空地上鋪滿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廢氣處理裝置正有序運行。「這些光伏發電裝置總裝機容量達30兆瓦,前不久全面並網,年發電量可達3500萬千瓦時。在工廠設計建設中充分使用低能耗高效率設備,是我們打造『綠色工廠』的底氣所在。」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工務室負責人劉小平表示。而在位於天津經開區的諾和諾德(中國)製藥有限公司天津生產廠,這裡通過多種途徑探索「循環零污染」,目前天津生產廠已成為其全球工廠中能耗最低的工廠。據新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新區持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全面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以低碳、零碳、碳匯、新能源供應、耗能設備電氣化替代等技術應用為重點,佈局氫氣儲-運-充、燃料電池系統及應用相關產業,加快傳統一次能源轉型發展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步伐,制定工業綠色發展的有效路徑,湧現出榮程、聯想、豐田、吉利等一大批具有帶動和示範意義的「綠色」骨幹企業。目前濱海新區累計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46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23個、國家綠色園區2個、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企業3個、產品18項、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3個,市級綠色工廠87家。
全民行動 樂享綠色生活
屋頂布設深藍色太陽能電池板的綠色建築、裝有樹葉狀節能燈的低碳超市、隨處可見的太陽能無線充電座椅……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第四社區中心,追求「零碳」的理念和行動令人耳目一新。
「社區已經使用來自生態城再生水廠的中水用於沖廁,小區綠地率達36%,供熱分戶計量率達100%,為居民打造了綠色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中心還取得了天津排放權交易所頒發的碳中和證書,為社區商業低碳綠色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 生態城第四社區鄰里中心站長尚文靜表示。
而在幾公里外的生態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一座零能耗小屋早已開啟了智能低碳生活,一條語音指令即可遙控室內頂燈和電動窗簾,一鍵觸摸便可實現對家用電器的遠程操控。小屋採用「被動房」節能技術和材料,建築能耗水平較國家標準降低85%以上,在光照條件較好情況下,小屋光伏系統日發電量超過80度,在滿足自身使用的同時,還可實現余電上網,成為區域分佈式電源。
這些應用場景都是新區低碳地圖中的生動坐標。近年來,新區大力支持和鼓勵綠色建築技術研發、示範與推廣,努力打造綠色建築樣板區域。同時新區圍繞推進綠色低碳消費,積極推行綠色交通、低碳出行,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如今,綠色生活方式已成為「濱城」時尚。每一個普通人的努力,從垃圾分類、節約用水,到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綠色理念融入千家萬戶日常生活,變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自覺行動。
「未來新區將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環保力度,推動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從而不斷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美麗『濱城』、美麗天津建設。」新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生態文明建設,天津濱海新區吹響「衝鋒號」
10月16日,濱海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會議強調,堅持以綠色生態為底色,紮實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優異的生態環境保護成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升級加力、為建設新時代「四宜」美麗「濱城」賦能加油。
會上,新區公佈《濱海新區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將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推進移動源、工業源、燃煤源、揚塵源、生活源「五源」共治,持續提升空氣質量;推動水環境長效治理、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穩步修復,持續改善水生態系統;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推動污染土壤整治利用。要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強化岸線保護,提升海灣環境品質和生態服務功能;全面推動綠色轉型,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全力打好綠色能源牌,推動能源高效利用,為生態環境保護補新能;全力打好綠色產業牌,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為生態環境保護夯新基;全力打好綠色城市牌,深入推廣生態城市建設經驗,持續推動城市建設、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生態環境保護築新魂。今後,濱海新區還將堅持統籌推進,不斷健全要素支撐體系,統籌各類資源要素,放大現有基礎優勢,強化法治保障、市場保障、科技保障、政策保障,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系統保障。
鏈接: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文章」越做越美
10月20日,天津經開區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綠色低碳促轉型、健全要素體系強支撐、壓實各類主體責任等方面進行部署,全力做好「生態」大文章。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天津經開區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狠抓重點、突出難點,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打好淨土保衛戰。計劃到2025年,地區PM2.5力爭達到3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高於74%,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城區地表水斷面達到優良水質,並保障重點建設用地100%安全利用。
通過開展清潔能源替代,完善綠色產業鏈,促進清潔運輸體系建設等手段,天津經開區積極探索能源、產業、運輸結構升級轉型實施路徑。另一方面,天津經開區還堅持移動源、工業源、燃煤源、揚塵源、生活源「五源同治」;持續升級完善智慧環保平台,開展污染物溯源分析,有效實現了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為從源頭上防控環境風險,天津經開區將進一步通過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體系,持續開展危險廢物排查整治,使得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完善生態監測網絡,開展生態狀況監測評估,有效保護生態多樣性。通過開展這些落地有聲的舉措,實打實地讓天津經開區的環境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
第五屆鹽灘綠化及生態城市建設戰略研討會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
10月21日,第五屆鹽灘綠化及生態城市建設戰略研討會暨生態綠化高質量轉型發展與產業振興論壇在濱海新區舉行。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公園協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等政府和企業嘉賓、專家學者共150餘人齊聚濱海新區,圍繞生態綠化高質量轉型發展與產業振興從不同角度介紹行業前沿的技術成果,分享熱點實踐動態,並提供可行解決方案。
本次會議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主辦,天津市風景園林學會、天津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協辦,天津泰達綠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天津市濱海新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城鄉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支持。以「生態綠化高質量轉型發展與產業振興論壇」為主題,旨在針對當下不少發展中地區長期面臨著高增長與高耗能的相互制衡,靠傳統模式已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探求生態綠化高質量轉型發展與產業振興路徑的重要舉措,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會議期間,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朱祥明,天津市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姜世平,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洪成,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風景院院長王忠傑,清華大學棕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秘書長鄭曉笛,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崔心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洪遠,泰達綠化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曉明等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生態綠化高質量轉型發展與產業振興的諸多議題,分享了生態綠化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提出了從綠色低碳科技、棕地再生、城市綠色空間應用到鹽鹼地治理等多方面關乎未來發展的問題和一系列有價值、有意義的解決方案。
策劃:張勇智 記者:趙賢玉 徐晶晶 牛婧文 陳西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