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叔涓廣西採訪】在廣西百色靖西市新靖鎮,有這麼一個地方,地方不大,工藝奇巧,可以製作出50萬個繡球銷往全世界,那就是「繡球之鄉」舊州。
當地人是用「山水賽桂林,氣候似昆明」來形容廣西舊州古鎮,剛走進古鎮,一股古風感便撲面而來,青山綠水小竹筏構成一幅世外桃源。當你獨自沿著古鎮街道悠閒的散步,看著石青色的小道旁一棟棟青灰色敞開著大門的兩層小樓,會感受到無與倫比的輕鬆,走到盡頭看到那屹立在鵝泉湖中央的舊州文昌閣。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舊州村,早在1000多年前,這裏幾乎人人都會一種手工活——製作繡球。用當地人的話說,下至6、7歲上至80、90歲,沒有人不會製作繡球的,是名副其實的繡球之鄉。
廣西靖西市舊州古鎮,這個被稱為「小桂林」的古鎮中,除了繡球風情街、文昌閣外還可以讓遊客瞭解舊州的染織、刺繡、民居、古跡以及稻作文化、節日風情等還顯示出古鎮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靖西市地處桂西南邊陲,是典型的壯族聚集地,舊州古鎮有著中國「繡球之鄉」的美譽!靖西繡球自明末清初出現以來,已傳承了400多年,是靖西壯族人民世代相傳極具廣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間手工藝品,也是靖西極具特色的旅遊工藝品之一。2013年,壯族繡球製作技藝和壯族拋繡球習俗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舊州古鎮被稱為「繡球之鄉」,到了這裡會發現整條街都在賣繡球花,而且花色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是,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帶走作為紀念,繡球花自古就是男女定情的信物,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
舊州古鎮,位於靖西市城南8公里,繡球之初,靖西的外婆們把它繡在新生的外甥或外甥女的腰帶上,後來,更多的被當作定情之物。
一只繡球通常最多的是做成12瓣,以紅、黃、綠三色做底,上四瓣必挑飛禽,下四瓣須為走獸。後來,又做成24瓣,連顏色也多了起來,甚至連繡法也不一樣了,用得最多的繡法是堆繡;一個好的繡手,半天時間就能做出多只繡球來。
這裏至今還保留著繡球文化——只要走進舊州古鎮,見得最多的便是繡球,滿屋簷的繡球,滿牆的繡球,滿眼的千姿百態,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繡球,低頭不見抬頭見。
居住在這個古鎮的居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會製作繡球花。可以說,這一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古鎮一條街連著一條街,人們總能在開著的屋子裏找到賣繡球的人,男人,或女人,老人,或中年人,20塊,30塊……就能從他們手中買到一對繡球。
據悉,靖西市這裡還會舉行「百名繡娘賽技藝」刺繡大賽,比賽現場會有百名繡娘同台賽技藝,她們各展所長,用五顏六色的繡線勾勒出各種精美的繡球圖案。許多參賽的繡娘,她們才2-30歲,從小看家裡長輩做繡球,學習製作繡球已有5-6年時間,大家通過比賽交流和提高技能水準,以傳承靖西繡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