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81,825 如何加快推進中心市區一體化開發建設,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據11月30日召開的“泉州市住建領域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新聞發佈會上消息,今年1月到10月,泉州完成城建投資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達到了1048億元;統管區完成城建投資327億元,為歷年同期最高;今年全市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預計達到367億元,較去年增長45.3%,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 做大做強中心城區 全面鋪開“兩江一灣”新城建設 加快中心市區的集聚發展,是提升城市能級的關鍵。搶抓國家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的政策機遇,泉州按照“規劃一張圖、供地一個口、資金一個池、建設一盤棋”的理念,推動中心市區實施統管統籌。 更新提質古城區。圍繞打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泉州始終堅持“留形留魂留鄉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系統推進古城綜合整治提升,開展街巷環境整治、水環境綜合治理、服務配套設施完善、非古城功能疏解和業態更新等工作,讓古城更有“煙火氣”。 集聚做強新城區。突出環灣向灣發展,集聚資源、聯動推進鯉城區江南、豐澤區北峰、洛江區陽江、台商區海江、晉江市晉東等片區組團建設,重點加快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安置房、公共服務以及生態環境設施等項目建設,全面拉開“兩江一灣”新城建設態勢。 繁榮打造核心區。突出東海城東片區的核心位置,以繁榮發展中央商務區、打造中央活力區為重點謀劃實施項目。東海後埔片區、後渚蓮垵片區、金崎片區先後啟動征遷和建設,25座總部大樓組成的濱海總部區初具規模,13座總部大樓已投入使用,今年以來落地招商項目60個,一批總部經濟、公共服務、消費配套、產業平臺項目加快建設。 做實做優縣(市)城區 實現環灣30分鐘通勤 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空間功能品質不高、支撐發展乏力的短板,泉州從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特色精品樣板、優化生態人居環境、滿足群眾住房需求四方面入手,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群眾獲得感。 泉州加速打造“環環相扣”城市快速路網 圍繞加快城市組團“破散促聚”,構建環灣區域“高快一體”體系,加快構建環灣快速路網,通過串聯沿線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實現環灣30分鐘通勤,全面加快中環城路建設。打造“環環相扣”城市快速路網,支撐“東拓西連”城市空間格局。 各縣聚焦比較優勢,每年各實施1個以上縣域特色樣板項目,先後打造了鯉城繁榮片區綜合開發樣板項目、石獅老城城市更新、晉江紫帽福道系統示範段建設工程等一批全省示範項目。 做好“山水”文章,打造中心市區、晉江、洛陽江、百崎湖等生態連綿帶示範項目,形成以“一灣一環十廊”為骨架,顯山露水、藍綠交織、疏密有度、山海城共融的城市空間格局,以生態紅利提升城市吸引力。 因城施策,精准調控,保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推進老舊社區與棚戶區、城中村同步改造,2021年以來開工老舊社區改造項目934個、惠及10.8萬戶,打造21個完整社區,開工棚戶區改造3.8萬套。積極探索保租房發展模式,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1.7萬套。 做精做美城鎮農村 全市掛牌保護1648處歷史建築 做精做美小城鎮和新農村,是全面提升泉州發展能級的重要延伸。泉州統籌縣域城鎮和鄉村建設,保護村鎮歷史和自然肌理風貌,盤活城鄉資源,讓農村成為農民的幸福家園。 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城鎮。精心打造27個集鎮環境整治樣板,逐步構建以鄉鎮政府駐地為中心,宜居宜業、舒適便捷的鎮村生活圈。 “點、線、面”統籌實施縣域、鎮、村歷史文化保護,放大“海絲名城”效應。摸排全市1648處歷史建築並全部掛牌,對1458處歷史建築測繪建檔,修繕保護200處建築。結合鄉村旅遊,打造“山線”“海線”2條連片保護線,並打造以縣域為單位的示範展示面。全市累計列入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鎮10個、名村11個、街區3個、傳統村落110個。 統籌調度項目提速 實現“拿地即開工”“交地即拿證” 聚焦中心市區首位度和輻射帶動能力提升,泉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中心市區城建總指揮部,構建“一個總指揮部+六個重大片區指揮部”的指揮體系,建立“市級決策—市區聯動—分級推進”的工作機制,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快節奏,統籌統管中心市區城市建設。 為優化項目管理,泉州建立城建項目“謀劃策劃—建設推進—移交管理—考核評價”全過程管理機制,採取“指揮部吹哨+部門報到”的方式統籌協調,開展“局長走流程”“局長走基層”活動,完善“一件事”集成套餐,對重點項目實行模擬審批,實現“拿地即開工”“交地即拿證”,推動項目提質提速。 作者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