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遺古韻——布上“雕刻”

谈及泉州,人们可能熟知木雕、石雕、影雕,但在絲綢上“雕刻”可就未必瞭解了。沒錯,就是以烙鐵為筆,在絲綢上“雕刻”。作為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的技藝,近年來,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遠觀似精美的工筆劃,近看像紋理清晰的浮雕,觸摸起來卻是絲滑的綢緞。”有人這樣形容這項技藝,它,就是布雕畫。

源於唐朝的藝術奇葩

近日,在泉州非遺館,一幅幅顏色鮮豔亮麗、層次感極強的絲綢布雕畫作品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九日山》《東西塔》《閩南古厝》⋯⋯在泉州布雕畫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夢曦的展演引導下,人們感受到了浮雕的獨特魅力。

布雕藝術源於唐朝,已有1300餘年歷史,是用雕刻藝術手法在絲綢(布帛)上創作書、畫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

據史料記載,泉州布雕畫製作技藝源於古代的熨烙、烙畫、堆錦、布貼畫和布堆畫。早在商周以前,人類就有了熨烙活動,漢代的烙馬印是迄今為止知道的最早的燙具。

晚清末年李放編著的《中國藝術家征略》中記載:“張崇,唐代名畫工。擅長烙畫,人稱巧人張崇。”此為烙畫最早的史書記載。泉州布雕畫製作技藝源於古代的熨烙、烙畫、堆錦、布貼畫和布堆畫。它不用畫筆和顏料,而以烙鐵為工具,以絲綢為載體,運用烙畫的溫度控制技藝,堆錦的淺浮雕效果,布貼畫、布堆畫的絹帛搭配,呈現布雕畫婉約而細膩的藝術美。2010年,泉州布雕畫製作技藝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以工藝美術大師陳榮浩為代表的泉州布雕畫技藝是對民間烙畫、堆錦等傳統技法的繼承和發揚,其布雕畫作品選送海內外參展,深受廣泛好評。他自幼酷愛美術和民間工藝品收藏,受外祖父汪德培和舅舅汪振耀的極大影響,於1980年在湖北美術學院接受培訓,師承周向林學習版畫木刻專業,並在木板、竹板上進行烙畫和雕刻等實驗,同時受王分鐘布烙畫的影響,開始了布烙畫、布雕畫的摸索和製作。多年來陳榮浩潛心研究烙畫、堆錦、布貼畫、布堆畫等傳統的民間工藝,熟練掌握了布雕畫的各種技法,其布雕藝術既秉承了中國古代烙畫、堆錦畫、布貼畫、布堆畫等傳統技法,又集古今中外的版畫、雕刻、國畫、油畫、書法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獨創發明了“多層套色布雕技法”, 成功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至今已傳藝授徒5人。

正在創作的陳榮浩

陳榮浩的女兒陳夢曦“女承父業”,是這項非遺技藝的傳承人。陳夢曦自幼喜歡畫畫,早在大學期間就常跟著父親學習。寒來暑往,她在小小古厝的方寸書桌上完成了一幅幅作品,在泉州的古街小巷裡感受著一件件人文趣事。

融合泉州文化創新技藝

在泉州這片熱土,歷史與文化的厚重底蘊孕育出了無數獨特的藝術形式。創作者們以泉州為靈感源泉,大膽創新,將本土文化和海絲文化巧妙地融入他們的作品中。陳榮浩和陳夢曦父女倆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們借鑒布雕技藝,通過多變的藝術手法和多種材料的綜合運用,將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在絲綢這一傳統載體上。

受父親的言傳身教,陳夢曦在前輩精益求精的製作工藝上進行了大膽創新,賦予了布雕畫新的藝術生命。在堆疊的絲綢上,他們用刀和火雕刻出令人震驚的美妙圖形。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他們的技藝,更傳達了他們對泉州文化的熱愛和敬意。例如,《馬到成功》關公系列作品取材於閩南地區深厚的關公文化信仰,通過絢麗多彩、層次堆疊的表現手法,展現了關公英勇忠誠的形象;而《印象惠安》則同樣取材於閩南文化,以豐富的色彩和層次感展現了惠安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

在得到父親的“真傳”後,陳夢曦還創新了絲綢布雕畫的創作方法和表現形式,讓絲綢布雕畫呈現油畫般的效果。一方面利用布的紋理、花色、光澤等材質特點對形象進行著色;另一方面創造性地運用布帛的溫感效應,用烙鐵的溫度控制技藝,對布帛進行切割、粘接和逐層堆砌,集布貼畫、布堆畫和烙畫等工藝特色於一體,極大程度地提升了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布雕畫純手工製作,工序繁瑣,但是它呈現的精美細節也很容易打動人。

在陳夢曦的努力下,一幅幅大師名作被她以絲綢布雕畫的形式“複刻”出來。其中,《向日葵》獲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文化遺產”金獎;《星月夜》獲第十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金獎;《富春山居圖》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

這些作品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泉州的藝術生態,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陳夢曦創作的布雕畫《向日葵》,呈現油畫般的效果。

 

布雕畫《五百羅漢圖》局部

讓傳統技藝走向國際

“這幅《刺桐古港》運用多層套色、多層渲染等技法表現,畫面呈現淺浮雕效果,筆觸流動,色彩豐富,極具動感。作品突出表現了閩南元素,弘揚了泉州海洋文化。”陳榮浩表示,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泉州海洋文化,2014年11月,他帶著這幅布雕作品受邀參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同一個地球同一片海洋”的主題活動,這是“世界海洋日”的特別紀念活動。

布雕畫《刺桐古港》,很難想像這是在絲綢上的“雕刻”,運用多層套色、多層渲染等技法表現,畫面呈現淺浮雕效果,展現世遺泉州的海洋文化。

2017年6月,陳夢曦隨父親陳榮浩展開了絲綢藝術國際巡展活動,在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和西班牙巴賽隆納開啟藝術之旅。此次活動旨在推動中國傳統絲綢文化的傳播。

2019年,在巴黎大皇宮展覽館開展。全球近40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展,陳榮浩的兩幅作品——《海與礁》和《故鄉的河》在展會上大獲成功,榮獲法國繪畫沙龍創作金獎、 法國藝術家沙龍最佳抽象創作獎,隨即被法國藝術家協會和法國繪畫沙龍收藏。這是他們的作品第三次榮登法國大皇宮殿堂。

 

布雕畫《海與礁》,抽象化的創作方式給人不一樣的感觸。

在“第104屆法國巴黎秋藝術沙龍展”中,法國巴黎藝術沙龍主席Noel CORET題字“對布雕畫致以我深深的讚賞與真誠的祝福”。

陳夢曦表示,泉州在宋元時期,以其重要的港口城市地位,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與繁榮,並留下多樣、完整、傑出的文化、歷史見證,絲綢布雕畫即是其一。她與父親希望通過這樣的國際交流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欣賞中國的這項技藝,將這項技藝推向世界。

陳榮浩和陳夢曦父女倆表示,他們現在對布雕畫有了進一步的創新,就是將布雕畫與陶瓷結合,在瓷板上結合布雕畫的技法呈現;再一個就是布雕畫與刺繡結合,如結合雲南黎族刺繡技藝;把這門技藝的元素和花燈結合,設計一些文化旅遊伴手禮和文化創意產品。

他們表示,將借著泉州世遺申報成功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參與泉州對國際的交流活動,進一步宣傳泉州,為提升泉州的美譽度盡一份力。

為了做好傳承,他們已同華僑大學、泉州師範學院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明年起,他們計劃在泉州的高校裡面,每年培養30名左右從事布雕畫創作研究的專業人才。陳夢曦還在南安豐州第一小學開展了布雕畫特色課程。今後,陳夢曦還打算在學校設立“布雕畫藝術傳承實踐基地”,通過體驗式、互動式學習,將布雕畫技藝傳承下去。

“非遺進校園不但能提升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感,也為促進非遺項目保護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陳夢曦說。

    作者 賴小玲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