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台有數百年歷史的「送王船」民俗活動,8日在福建泉州重現,海峽兩岸及海外逾千名信眾共同參與,助力「送王船」保護和傳承。
在當天啟動的泉台迎「送王船」祈福納祥巡境慶典上,舞獅隊、舞龍隊、車鼓弄、宋江陣、拍胸舞等多個「陣頭」現場助陣,並沿著泉州古城區一路踩街,兩岸及海外信眾或隨行護駕,或沿路祭拜,共同祈禱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台灣中華兩岸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劉仲宇認為,「送王船」儀式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同時也是兩岸同胞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
劉仲宇告訴中新社記者,此行台灣信眾300多人來到泉州參與「送王船」祈福及各項配套活動。「共同的民俗聯繫著兩岸情誼,也促進了民間文化交流。」
「王爺」信俗起源於閩南沿海,至今仍盛行在閩台地區以及南洋華僑華人社會,「送王船」是其標誌性儀式。2020年,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王爺信仰歷史悠久、信眾廣泛,在新加坡有很多廟宇供奉各姓王爺,也有『送王船』儀式。雖然各地『送王船』儀式多樣、各具特色,但傳承發揚傳統習俗的信念是一致的。」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如是說。
「申遺成功後,古老的『送王船』民俗被納入世界級的視野,也激盪起了兩岸同胞的文化自信。」泉郡富美宮董事長陳淑賢表示,「送王船」不僅為了祛病消災、祈福納祥,同時也是一代代閩南人漂洋過海的文化火種,傳播著拚搏的勇氣和向上的力量。
位於泉州城南的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南和台灣的「王爺總館」,分靈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的宮廟有2000多座。多年來,海外信眾組團到泉郡富美宮謁祖數千次,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