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蟹船為泉州船型,曾用於台灣海峽海蟹捕撈作業,船型優良,具有航速快的特點。這種船型一直沿用至20世紀80年代,在20世紀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經常前往台灣地區的台中、鹿港等地進行貿易。
黃東偉的父親、今年80歲的黃烏錐,出生於造船世家,曾參與泉州灣宋代海船發掘後船體的安裝復原、線型測繪工作,2016年受聘為國家南海博物館“華光礁一號復原船”總建造師,主持建造由武漢理工大學船史中心設計承攬的國家南海博物館“華光礁一號復原船”。
黃烏錐師傅在建造海蟹船
2019年,黃烏錐、黃東偉父子在公益資金支持下建造了“刺桐號”海蟹船實船,參加了第13屆和第15屆中國杯帆船賽,實測了海蟹船優良的航行性能,吸引了廣泛關注。
2023世界帆船對抗巡迴賽(WMRT)總決賽暨世界灣區帆船賽比賽前,由賽事運營方出資,復原建造了一艘同款泉州海蟹船“鵬城號”,與“刺桐號”一起,作為歷史上首次中式傳統帆船對抗表演賽的比賽船隻。
法國船長馮克禮(FARDEL Christian)早在今年11月的中國杯帆船賽上,就曾學習了泉州海蟹船的駕駛方法。這次賽前,他又上船請黃東偉等中國老師們指導他駕駛了一回,“這是我第三次學習駕駛這種帆船,它與現代帆船有些區別,操縱方法與我習慣的有所不同。但是經過這幾次學習,我現在可以非常自信地說,在這片海域,我可以駕駛這艘帆船安全地航行。”
因為對泉州海蟹船的熱愛,從事傳統帆船研究工作的馮克禮已經協調法國Brest2024國際傳統帆船節組委會向深圳發來邀請函,邀請泉州海蟹船在明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前去參加這項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傳統帆船節慶祝活動。
總決賽選手雨果·費迪特(Hugo Feydit),瞭解到了泉州海蟹船的原本用途——既可以捕撈,又可以運輸,他對中式傳統帆船的實用性感到驚訝,“我回到法國後,會跟我的朋友分享這段經歷。我有資本跟他們‘炫耀’了,因為不是每個法國人、每個歐洲人都有機會接觸到這麼古老的帆船。我會跟他們說說這類船的設計、材料、用途以及駕駛體驗,相信大家都會很感興趣的。”
比賽前,賽事組委會測試、檢驗了開設中式傳統帆船對抗賽的可能性,泉州海蟹船以良好的性能通過“考試”。
據瞭解,為了讓中式傳統帆船煥發新生,黃東偉與父親黃烏錐在傳統海蟹船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原來的海蟹船長12米,為了滿足展示、競賽、運輸等需求,他們改良了船體結構,兩艘實船長均約8米,拿掉了艙蓋以降低重心。
黃東偉表示:“這次活動讓中式傳統帆船再次登上國際大賽舞臺,向海內外參賽者、媒體及觀眾展示中國傳統帆船,對推動中式傳統帆船正式進入比賽有積極作用。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中式傳統帆船在安全性、實用性方面的優點。這是傳播中國傳統帆船文化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