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泉州市觀鳥學會會員黃寶桐在泉州晉江進行鳥類多樣性調查時,行至晉江市金井鎮丙洲村鹽場路段,發現兩只大鳥正在禦風飛行。“直覺告訴我這鳥不簡單,我拿起望遠鏡觀察,發現是軍艦鳥。”黃寶桐描述當時的情景。看清鳥的特徵後,他舉起相機將兩只軍艦鳥記錄了下來。經泉州市觀鳥學會及專家比對求證,確認該鳥為白斑軍艦鳥的亞成鳥。
白斑軍艦鳥(黃寶桐 攝)
“白斑軍艦鳥屬於鰹鳥目、軍艦鳥科,在泉州地區鰹鳥目是極其罕見的,具有重大研究意義。”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解釋,因為鰹鳥目以遠海大洋為家,即使落地也是人跡罕至的海島或海岸礁石。這次發現也為泉州鳥類名錄新增了一目一科,即鰹鳥目、軍艦鳥科。
據介紹,2023年泉州21種新記錄鳥類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占比9.52%,水鳥占比71.43%,林鳥占比28.57%,夏候鳥比例為4.76%,冬候鳥為9.52%,留鳥為14.29%,旅鳥為71.43%;發現區域上,晉江占比61.91%,豐澤區占比23.81%,石獅占比4.76%,安溪占比4.76%,台商投資區占比4.76%。
灰臉鵟鷹(淩繼承 攝)
今年4月中下旬,近10名觀鳥愛好者在清源山接力守護40天,直至黑枕王鹟的兩只雛鳥平安離巢。這個“守而不宣”,為黑枕王鹟育雛守護一片寧靜之地的故事,也是泉州人愛鳥、護鳥的一個典型縮影。近幾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泉州市林業局積極組織開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堅等濕地生態修復提升項目,通過互花米草整治、紅樹林生態修復、鳥類棲息地營造等措施,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濕地植物群落,豐富濕地底棲生物,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營造良好的棲息覓食環境,吸引了更多的候鳥在此駐足休息或者留下過冬。其中,互花米草除治面積19061.42畝,濕地生態修復3983畝。
黑枕王鹟(傅師偉 攝)
較往年遲了近一個月,“小七”終於在圍頭灣現身。(黃寶桐 攝)
“7L”被觀鳥愛好者們溺愛地稱為“小七”。自2019年出生至今,它連續5年在冬季飛到泉州。每一年,觀鳥愛好者們都等待著它如約而至,不料今年它比往年來遲了近一個月,著實讓人好一陣擔心。
最早在微信群裏傳出“小七”現身泉州圍頭灣消息的是泉州市觀鳥學會會員黃寶桐。他記得很清楚,當天他正在泉州圍頭灣觀測,望遠鏡裏突然出現了“小七”在灘塗上覓食的身影,便立即拍下視頻分享到群裏。
“‘小七’2019年夏天在俄羅斯楚科奇繁殖地出生,當年11月就飛到泉州,此後每年11月左右都被記錄到在泉州圍頭灣出現。”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勺嘴鷸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全球數量不過數百只。往年,勺嘴鷸在秋天時從西伯利亞飛到中國南方越冬,於10月底至11月初遷徙至圍頭灣,停留半個月後飛往廣東、廣西等地;來年春天再原路返回,於3月底至4月初再次經過圍頭灣,停留半個月左右,補充食物後繼續遷徙。
年年11月出現的“小七”,這次卻到了12月中旬仍不見蹤影,難怪觀鳥愛好者們頗為擔心。黃寶桐說,沿途中轉站也沒有發現“小七”的目擊記錄,他們擔心“小七”是否遭到了不測。“它也可能去繁殖了!”黃寶桐很快又補充道,今年4月“小七”離開泉州時出現了繁殖羽——羽毛顏色開始變紅,這意味著“小七”已進入繁殖期。但等待了一個月,“小七”還是“孤家寡人”重新出現在圍頭灣。
這次,黃寶桐觀測到的勺嘴鷸至少有8只,其中3只有旗標,5只沒有。“有一只‘C8’也是今年夏天在俄羅斯剛自然孵化出生的幼鳥,看到它就好像看到當年的‘小七’!”黃寶桐如數家珍。
作者 許鈸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