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僑帶頭修繕泉州熙春宮,尋找200年前慈善芳名錄的後人

中山路、通政巷是泉州古城知名的街巷。中山路與通政巷交界處,有一處“熙春古地”——熙春宮,熙春宮裡存有兩塊清代道光年間的石碑,記錄了當年捐資修建宮廟的鄉鄰善信芳名。

“熙春古地”舊貌

“我們想找到清代碑文記載的捐資者後人,邀請他們來一起參加修繕落成儀式,共同見證先人的善舉。”4日,在泉州市區通政巷,新加坡華僑傅火德和熙春宮修繕籌建委員會其他成員說。

修繕中的情形
01
兩塊清代石碑見證善舉
熙春宮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已恢復成古色古香、怡然清幽的模樣。4日上午,修繕進入掃尾工作的熙春宮裡,幾名工人正在清除牆壁上的粉塵。

大門兩側的磚雕
熙春宮占地不大,約100平方米。宮廟大門頂懸掛“熙春古地”匾額,因為修繕,暫時放在一旁。大門兩側牆壁的磚雕,刻有瑞鳥和花草等圖案,一些瑞鳥的形象呼之欲出,惟妙惟肖。在主殿的東西兩側牆體裏,各嵌有一塊黑片葉岩材質的石碑。
在泉州古代鋪境中,熙春宮是古城南隅陽義鋪熙春境的境廟。熙春宮的宮名來自境名,宋朝有熙春坊,在好德坊南,即今通政巷口,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尚存,後廢,明、清用作境名。
“撰寫碑記的是清代道光舉人黃人彥,這兩塊碑記的小楷非常漂亮。”熙春宮修繕籌建委員會成員介紹。熙春宮始建於何時已不可知,但這兩塊碑記卻記錄下重要信息。石碑記載,清道光5年(1825年)進行一次翻修重建,至清道光7年(1827年)落成。
02
熱心新加坡華僑出資修繕
2023年6月底,熙春宮啟動重修,目前,修繕工程即將完工。它的修繕也蘊含著一段溫情故事。

 

修繕後的景象

“因為疫情和宮廟本身破敗的原因,熙春宮已經封閉了兩三年。”泉州市鯉城區鯉中街道通政社區黨委書記陳淑華說,隨著時代推移熙春宮裏面的木構件許多遭受白蟻侵蝕,有的梁柱移位彎曲。而近年來,古城街巷改造提升,這熙春宮破敗的景象與周邊景致很不協調。在與新加坡華僑傅火德溝通過程中,提到此事,“古建築和裡面的古構件應該有一定的價值,如果能保護下來,也不失為文化傳承、善舉延續的好事”。

此次出資修繕熙春宮的是新加坡華僑傅火德先生。據傅火德先生介紹,他的祖籍地在泉州惠安黃塘。清末,先人遷至泉州後城,以賣小食品為生。1936年,父親傅降水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後來將泉州的民間信仰也帶到新加坡。他從小就對祖籍地的文化傳承很感興趣,從1990年開始,他就經常攜家人回泉州開展尋根之旅。

2023年,傳火德到通政巷考察投資時,偶然聽到熙春宮供奉的竟是其父帶到新加坡的民間信仰人物,覺得十分有緣,決定捐資重修熙春宮。

03
尋找石碑名錄中的後人

熙春宮的兩塊石碑,東側石碑記述清道光年間熙春宮重修落成的過程,西側是捐資重修者的芳名冊。熙春宮年代久遠,這次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修復,除了兩塊石碑外,許多精美的舊木構都保存下來,相信修繕後的熙春宮,會成為通政巷的又一景觀。

 

清代黃人彥撰寫的碑記

據碑文記載,1825年重修時,由陽義鋪鋪中的士紳倡議捐款,熙春境捐款個人及商號達76個,還有崇名、登賢等10個外鋪境的善信13個。碑文最後寫道“餘既嘉諸君子之好義,而又願後之人之嗣而葺之也,於是乎書。”說的是呼籲善信的後人也能效仿先輩善舉,參與到保護古宮廟、古建築的活動中來。

據清代碑文中記載的捐款者名單有:黃世益、黃德順、黃步履、黃元禮、黃茂豐、黃瑞結、黃振豐、黃及世、黃茂盈、黃堅觀、黃媽觀、萼輝鋪黃允觀、陳豐美、陳泉山、陳簪世、陳雙麗、陳泉興、陳永成、陳晏觀、陳瑞盈、崇名鋪陳尚彬、林榮昆、林振豐、林雙鳳、林梧觀、林合裕、新門外石皮林有沛、崇名鋪林鼎新、蔡盈利、蔡簪纓、蔡益利、登賢鋪蔡暢觀、崇名鋪蔡果世、楊承曾、楊清觀、楊超觀、華仕鋪楊喜觀楊興觀、沈萬春、沈益興、沈淵觀、周合源、周懷泰、周池觀、洪清觀、洪泉興、洪文柔、王雙利、雲山鋪王花觀、吳德裕、集賢鋪吳門孫信女、曾廣觀、賴升雲、翁萬合、顏益興、張芳觀、粘苑芳、徐源利、謝源茂、薛池觀、鄭委世、董拱觀、何簪觀莊銳觀、朱協裕、李泉勝、許娘觀、蘇顯觀、中華鋪姚蒲觀、雲山鋪章淵泉、文山鋪史弟子等。

商號名單:存宣堂、義合號、興裕號、協泰號、慶興號、舉步號、榮裕號、藏花號、景雲號、寶泉號、洪六一號、成發號、榮吉號、合成號、協順號、裕美號、新萬裕、餘香庭。

董事紳耆名單:黃人彥、黃人憲、黃騰輝、黃廷贊、黃漢清、蔡廷喬、蔡英富、楊承曾、楊師程、陳堯年、陳錫圭、謝長齡、賴邦器、吳世傳。

修繕籌建委員會成員說,宮廟將於農曆十二月十四日舉行入殿儀式,這次如果能找到這些善信的後人,一起見證入殿儀式,再續200年前的善緣,不失一件有意義的事。

    作者 廖培煌 林勁峰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