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歷年開演最早,演得最多,演到最晚!今年春節泉州文旅流量與戲曲增量“雙向奔赴”

“一票難求”“先買戲票,再訂機票”“後悔來晚了,打開了我的新世界”⋯⋯春節假期,與世遺泉州景點景區一樣火爆的,還有泉州的戲劇市場。各大戲院、劇團出現搶票潮,搶不到劇團票的遊客轉而尋覓分散在街巷、院子裏的文化場所、茶館、民宿,從吉光片羽的呈現中一睹非遺風采。觀眾多為中青年,甚至是少年兒童,大部分是外來遊客。世遺之城,非遺璀璨。伴隨著文旅興盛、自身的傳承創新,“戲窩子”泉州正返老還春,迎來繁榮活躍。 

酷炫的武打、噴火等場面都融合在打城戲《真假美猴王》中

觀戲潮湧
“加場”不斷
剛過去的龍年新春演出季,泉州各大戲院、劇團迎來觀戲潮,演出戲票早早售罄,甚至一票難求。
“開票就被‘秒光’,加場又加座”,泉州市木偶劇團副團長林建裕介紹,“農曆初一到初八一共安排56場,初十到十五一共安排25場,木偶劇院連續演了81場《古藝新姿活傀儡》。”該劇目是泉州提線木偶戲常演常新的保留劇目,包括《獅子舞》《鍾馗醉酒》《若蘭行》《馴猴》《小沙彌下山》《鬧元宵》等深受觀眾喜愛的節目,充滿中國傳統節慶活動中所特有的融洽、祥和、歡樂氣氛。“正常一天演3場、長假演5場,今年春節、元宵最多一天連演8場”,林建裕介紹,木偶劇非常火爆,“很多遊客說難得來一趟,沒看到太遺憾了,不少人在劇院排隊等待撿漏。”為滿足遊客需求、拒絕“黃牛票”,木偶劇院加場的同時,還在不影響觀看的前提下適當加座。

遊客觀眾“零距離”瞭解南音
“沒提前買票,根本買不到”,泉州歌舞劇團副團長謝志陽說,雖然歌舞劇院《遇見泉州》199元人民幣起的票價相對較高,但這完全阻擋不了遊客觀眾的觀看熱情,“每場都滿座”。這樣的現象,在泉州梨園古典劇院、南音藝苑、高甲劇院也都同樣出現,大家都被洶湧的看戲潮所振奮。
劇院容量有限,很多遊客轉而尋覓分佈在市區各處的文化場所、茶館、民宿看戲聽南音。位於泉州市區府文廟的正音書院文化會客廳裏,由泉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文旅集團主辦的非遺新春免費公益展演吸引眾多遊客。“我們邀請木偶、南音、梨園、五祖拳等非遺傳承人、閩南講古名家來表演,正月初三至十五每天兩場,共舉辦26場”,正音書院文化會客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會客廳70個座位,每場均早早被預約滿,回應遊客“能站著看就行,不想錯過泉州非遺藝術”的心聲,每場又開放了30個“站位”。即使如此,仍有不少觀眾站在場外“伸長脖子”觀看。位於市區通政巷的印記閩南“人才之家”日常只接待包場團客,因春節期間經口口相傳尋覓至此的遊客太多,主理人上官志鵬轉而開放接待散客,不大的院子裏坐下了80人。“一天6場,場場爆滿,遊客還要加場,但藝術家們實在忙不過來。”這類小而精的場合和表演,帶來了沉浸式體驗,讓遊客近距離感受到泉州的非遺魅力。

正音書院文化會客廳非遺表演
看戲主力
由“銀髮”變“黑髮”

觀眾中外地遊客居多,中青年人和少年呈現高占比;很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觀眾,審美水平、欣賞能力都比較高⋯⋯在緊張忙碌之後分析看戲人群,泉州戲曲人接連發出這樣的感受。

 

梨園戲演員走到舞臺下表演,觀眾沉浸式觀看演出。

“我們查看了售票系統後臺數據,90%是外省的觀眾,江浙滬粵京的觀眾最多,廣西、東北來的觀眾也很多”,林建裕介紹,觀眾進場後,一眼望去幾乎全是年輕面孔。

“明顯看到年輕觀眾在迅速增加”,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副主任莊麗芬介紹,泉州南音藝苑從正月初三至初五每天各加演了一場,“粗略統計,80%是外地遊客、70%為年輕人”。在莊麗芬看來,泉州申遺成功和南音《百鳥歸巢》登上2023年央視春晚,讓更多外地遊客知道和瞭解南音,紛紛來到泉州,現場感受南音獨特的魅力和旋律。

“春節梨園戲觀眾主力,從‘銀髮族’變成了‘黑髮族’,看戲秩序也更加文明有序”,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編劇謝子醜介紹,這些來自一、二線城市的戲迷非常喜歡梨園戲這種節奏緩慢、藝術精緻的古戲,並將之視為一種精神療養,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

文旅融合
帶旺戲曲市場

 “先買戲票,再訂機票”。在售票服務與演後交流中,各劇團還欣喜地得知,很多外地觀眾到泉州旅遊的行程安排直接跟購得的戲票期掛鉤,看戲已經成為遊客來泉旅遊的重要一環。

早在1月中旬,泉州各大劇團和泉州市文旅局就公佈春節、元宵的戲劇展演安排,按計劃售票。正音書院文化會客廳和各個民間演出場所也均早早借助各類媒介管道廣為宣傳。戲曲人迎來了“歷年最早開演,演得最多、忙到最晚”的一個春節。“今年,是泉州木偶劇團首次在正月初一、初二演出”,林建裕介紹,泉州市木偶劇團抽調人員、請回退休演員,組成3個演出團隊,10多個“60後”老演員和中青年木偶演員一起連日連軸演出,高超的提線木偶藝術,讓海內外遊客直呼“超值”。

“今年是我參加梨園工作18年來,最早開工的一年了”,謝子醜說,往年梨園古典劇院正月初八才開演,“最早也就初五”,今年則從初三就開演,一開演就加場,一直演到正月十四才告一段落。

 

泉州市木偶劇團《古藝新姿活傀儡》表演不斷加場

加戲溫暖了遊客的心,而泉州戲曲藝術之精湛則讓觀眾心悅誠服。

“超乎想像啊”,來自湖北的何唐在社交媒體上讚歎,“茶壺裝水本來就挺重的了,藝術家能用絲線提起來,還保證手的姿勢、整個人的形態端莊,這操作太厲害了。”

“泉州戲曲卷到這種程度啦?”一位省內遊客在泉州高甲戲傳承中心看完打城戲劇目《真假美猴王》後驚歎道,第一次在傳統戲曲舞臺上看到這麼精彩的西遊世界,酷炫的武打、噴火等都融合在一場戲裏,“快2個小時,精彩絕倫,語言難以表達,我被震住了”。

生動活潑的木偶戲、熱熱鬧鬧的高甲戲受歡迎,優雅舒緩的南音梨園同樣受追捧。“南音居然是這樣,絲竹管弦,咿咿呀呀,裝扮得都跟仙女似的,真不愧是宮廷樂啊!”來自山東的李默陌在南音藝苑聽完南音《詩語弦》後說,調子古樸、伴奏清雅、節奏徐緩,讓人卸去焦躁、放鬆身心,靜下來聽愜意、解壓。2月19日下午,來自河北的李君在梨園古典劇院看完“非遺快樂一下午”的“串燒速食”,意猶未盡又購買了當晚的《董生與李氏》感受原裝完整的梨園戲。看完戲,她直言,“打破了我對戲曲的認知,兩個多小時,自己和一大片觀眾看得如癡如醉,保溫杯都拿不穩了,入戲的感覺真奇妙”。

對戲曲沒有特別愛好、想綜合瞭解閩南文化民俗風貌的遊客則選看了在泉州歌舞劇院演出的《遇見泉州》。“和我一樣從外地來玩的,可以考慮下《遇見泉州》,把木偶戲、梨園戲、高甲戲和南音一晚上全都看了,這劇把海絲文化、閩南文化、宗教文化等融為一體,百分百的視聽盛宴。”來自安徽的遊客悠悠在小紅書上分享說,特別打動她的還有“開始前有簪花圍發箍給大家拍照,演出結束後主要演員還在門口站成一排和你打招呼,我真的愛了”。

“泉州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簡直太棒了!”來自北京的IT工作者王招娣遊玩泉州後說,木偶戲、南音、梨園戲、高甲戲都在泉州市中心有各自專門的劇院,僅僅幾十元就可以體驗一兩個小時的非遺傳統文化,週末還可以免費報名去非遺展示館學習各種手工藝製作,“搶到票,就快樂去泉州,不會失望的”。

分析跟隨文旅市場一起火起來的戲曲市場,泉州市文旅局藝術科負責人、泉州申遺中心主任莊小波認為,旅遊市場的流量爆發,正為戲曲市場帶來增量,而不斷傳承創新,陸續登上新年戲曲晚會、央視戲曲晚會等重要平臺的泉州戲曲也持續吸引追尋而來的觀眾、拓寬遊客群,在泉州這座世遺城市和“戲窩子”城市,文旅流量、戲曲增量不斷“雙向奔赴”。

守正創新
跟上審美潮流
旅遊市場火爆給戲曲的發展帶來了機會,也不斷影響著傳統戲曲:觀眾要納新,審美在更新,劇目要出新,展示形式要創新。
泉州不乏這樣的成功案例。燈光設備“掛到頂棚再也掛不下去”,全息投影沉浸式體現,聲、光、電、音巧妙結合⋯⋯謝志陽介紹,去年9月,全新創作推出的大型情景文藝演出《遇見泉州》薈萃了泉州近年創作的舞蹈精品《人偶情未了》、登上央視春晚的南音節目《百鳥歸巢》等優秀作品和新創作的群舞《永不凋零的春天》等,以現代舞臺藝術有機融合了南音、梨園戲、提線木偶戲、高甲戲等泉州“戲窩子”精華,讓觀眾以戲劇為經緯,穿越宋元,展望未來,對話古今文化,迅速成為遊客到泉州旅遊必看文藝節目,打響“一座城,一場劇”的品牌。

《遇見泉州》讓觀眾體驗到“最泉州”的文化魅力
今年春節、元宵期間,泉州梨園古典劇院推出了“非遺快樂一下午”的創新節目,將梨園、木偶、現代魔術、氣球秀等傳統、現代節目以非傳統形式整合推出。“現代社會是審美多元的,我們不能孤芳自賞、單純安靜地待在那裏”,談及初衷,謝子醜表示,當前“速食文化”盛行,“我們不想放棄這些有獨特審美經驗的群體”,希望在保留慢節奏傳統梨園戲藝術本體的前提下,也試水更貼近當代觀眾的展現,就像當年出街“沉浸式表演”一樣,打破隔閡、探索推廣新路。
不過,泉州戲曲界也非常清醒地認識到,戲曲與旅遊市場接軌要把握好“度”,既迎合市場又不唯市場是從,守住戲曲藝術本體,以表演和作品的“硬實力”說話,以美感和技巧征服觀眾。
“我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人需求的方式和切入點,進行南音的專場創排,更好地弘揚南音”,莊麗芬介紹,春節、元宵期間展演的《詩語弦》就是這番探索下的南音新作。南音是“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它的譜曲唱詞外地人難以理解,南音傳承中心就以中國人都懂的唐詩宋詞、聽眾都懂的音樂來賦新曲,將千年古樂與古詩詞創新融合,讓聽眾在南音裏“夢回唐宋”,一下子拉近外地觀眾與南音的距離。同時,每次南音表演,也都增加南音歷史和樂器介紹,講解曲譜故事梗概,開展謝幕互動,讓遊客能更深入瞭解南音。

南音表演,場場爆滿。
演員背對觀眾席表演、觀眾到舞臺上看戲。在這樣鏡像錯位的場合裏,剛表演完的演員脫去戲服、露出素服,重返舞臺與正盛裝演戲的演員來趟“穿越”混搭之旅⋯⋯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正在錄製這樣的創新表演。該劇團副團長林小偉介紹,這一創新節目截取《朱文》《李亞仙·蓮花落》《陳三五娘》《董生與李氏》等梨園經典劇目的精華片段,以新型方式整合,突出梨園戲的質感、美感,未來在重大活動展演、視頻宣傳傳播乃至實際演出等均有作為空間,“以全新的外殼裝傳統的內容”。
千年戲曲,全面復興。當下,隨著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火熱回歸,泉州戲曲正以更為豐富而年輕化的形式,表達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神韻,像當年創新推出《馴猴》《鍾馗醉酒》《小沙彌》木偶節目一樣,推動世遺泉州、非遺戲曲走紅青春裏,“出圈”新時代。
 

作者 黃耿煌/文 受訪者/供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