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時間,黃帝陵軒轅廟內古柏群的「居住」環境已於3月底完成優化改造,煥新迎接海內外中華兒女。
位於陝西省黃陵縣的黃帝陵,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所在地,被譽為「中華第一陵」,也是歷代祭祀黃帝的場所。軒轅廟俗稱黃帝廟,是供奉和祭祀軒轅黃帝之處,有19棵樹齡3000年以上的柏樹,其中包括被譽為「中華第一柏」的黃帝手植柏。
「我們首先移除了柏樹下的草坪、灌木和多餘石材。」黃帝陵保護管理服務中心護林科科長、古樹保護副研究員李小軍告訴中新社記者,冷季性草坪與柏樹的生活習性是相矛盾的。草坪需要大量澆水,但柏樹對水分的要求比較苛刻,過量的水不利於樹根發育。
「而樹周的灌木會阻礙通風,在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下影響柏樹生長,且容易對柏樹造成病蟲害威脅。」李小軍稱,柏樹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應全方位考慮。除針對古柏制定「一樹一策」的保護措施外,還需優化古柏的生長環境。
作為凝聚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紐帶,黃帝陵每年都會接待大量海內外遊客。針對人為因素對軒轅廟內古柏生長造成的影響,管理方重新設計了遊客參觀步道,擴大古柏「樹池」並對下方土壤進行改良,還在廟內古柏底部舖上有機木屑與火山岩。
李小軍介紹,有機木屑和火山岩透氣透水,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降解後利於古柏的營養補充,這也是此間首次使用火山岩保護古柏。「此外,我們還對古柏支撐架進行了升級,使用更加牢固的鋼製支架,在樹冠、樹枝支撐點加入橡膠墊,以減少對古柏的傷害。」
記者在現場看到,黃帝手植柏「樹池」內鋪設著紅褐色的兩層物料,直徑約8米的內圈為火山岩,外圈為有機木屑。拳頭大小的火山岩引起了一些遊客的好奇,不時有人詢問導遊。
「去年5月我們對黃帝手植柏進行全面體檢,檢查了土壤環境、樹木病灶、微生物環境等,並通過回填作業對其進行了復壯。」李小軍透露,目前黃帝手植柏的生長穩中向好。
事實上,千百年來黃帝陵及其古柏林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特別是黃帝陵整修工程實施後,蒼翠的古柏與黃帝陵園、軒轅廟交相輝映,古樸中更顯莊嚴肅穆。
「古柏的保護是個漸進過程,隨著保護理念的進步而進步,建設好『居住』環境,古柏的生長自然向好。」李小軍說。
「追根溯源、同敘華夏情。」香港遊客曾志全告訴記者,黃帝陵承載著中華兒女的民族情感,如黃帝手植柏歷經滄桑不老,亦如人文初祖殿前香火傳承不滅。
據悉,今年軒轅廟還將對古柏周邊地面進行「鏤空」改造,如建設地下停車場等。同時,在古柏根系生長範圍內將人行地面與土壤分離,給予樹根更優的發育空間。(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