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青獅文化傳承方面有很多先進經驗,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並保存了相對職業化、年輕化的舞獅隊伍,很有借鑒意義。」福建省泉州市武術協會副會長張曉峰2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18日至20日,台灣獅頭旺劇團來到福建泉州參加閩台青獅文化展演。該劇團團長洪文定表示,台灣的獅藝與閩南一脈相承,同根同源,兩地都把舞獅叫「弄獅」,能與泉州這麼多「青獅」同台,倍感榮幸的同時收穫頗豐。
洪文定的父親是台灣知名獅頭製作人洪來旺,他不到10歲就開始跟隨洪來旺學習製作獅頭、練拳術和舞獅,50多年勤學不輟練就了一身好本領。「近些年,我常常以武會友,到漳州、泉州、福州等地和同行們交流切磋,但帶劇團來泉州展演還是第一次。」
此次由洪文定帶隊的台灣劇團共20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最小的「幼獅」才10歲。在洪文定眼中,舞獅的「舞台」和氛圍很重要,讓年輕人有發揮的舞台,他們才更有幹勁去傳承發揚舞獅藝術。「有舞台就有交流,回到台灣後,孩子們也會自發地告訴家人朋友在大陸的所見所聞。」
「技藝就是要互相交流才能有進步。」談及交流,張曉峰亦是十分感慨。作為泉州山外山國術館青獅陣的領頭人,他曾先後拜訪了多位舞獅師傅,虛心取經,其中便有洪來旺。因此,山外山國術館青獅陣能看到閩台兩地青獅相結合的獨特表演形式。
閩台兩岸舞獅傳承人都認為,校園是獅藝傳承的好地方。
對此,洪文定回憶起了自己少年時學舞獅的經歷。「習武、舞獅固然是辛苦的,但身邊的夥伴都在練,我對舞獅也很有興趣,自然就不覺得累。現在也是一樣,台灣從小學到大學都有舞獅相關課程,從小培養孩子們對『民俗體育』的興趣和認識,形成了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圍。
「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實當職業舞獅人也可以是一條出路。」洪文定說,閩南地區有很強的民俗文化氛圍基礎。除了舞獅外,他還在泉州發現了熱情奔放的拍胸舞等一系列很有韻味的「民俗體育」項目,希望這些好東西都能得到傳承和發揚。
張曉峰表示,許多閩南舞獅人也認識到了文化氛圍的重要性,目前青獅文化進校園在泉州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進展,而他也在泉州市鯉城區實驗小學任教近二十年,專門教孩子們五祖拳、舞獅。
「近年來,泉州大力發展文旅經濟,閩南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播和推廣,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上了青獅文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閩南青獅的未來定能更好。」張曉峰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