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叔涓湄洲報導】在三月廿三「媽祖誕辰」這個重要的節日,在湄洲島有幾樣重要的活動,如「吃媽祖麵、梳媽祖髮髻、做紅團、穿媽祖服飾」等……,湄洲島上也會會製作和展示給媽祖信眾及遊客,讓大眾對媽祖信俗文化有多一點瞭解。
採訪活動第一天就在湄洲島天妃遺址公園,讓兩岸媒體記者深入體驗「吃媽祖麵、梳媽祖髮髻、做紅團」等媽祖信俗文化。
據瞭解,今年是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作名錄》15週年,媽祖文化深受兩岸民眾敬仰,媽祖信仰在台灣及華人圈都極具影響力,是兩岸的溝通橋樑之一。
在福建舉行的「三月廿三媒體湄洲行」兩岸媒體聯合采風活動,吸引了台灣中國時報、臺灣導報、TVBS電視台、東森電視台等10家台灣媒體,及大陸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福州日報、福建國際傳播中心、東南衛視等媒體,30多位兩岸記者參與為期4天的採訪活動。
第一項體驗採訪就是在媽祖信俗館製作紅團,這裡的紅團有豆砂餡的,也有糯米餡。信俗館的工作人員說,紅團是莆田節日必不可少的美食,不僅好吃好看,還象徵著團圓喜慶。
據介紹,紅團,又稱粉團、圓團,是莆田的特色美食,也是年節供品。紅團以其形圓、色紅、餡甜之特徵,寓意團團圓圓、紅紅火火、甜甜蜜蜜。莆田和湄洲民眾在重要節慶日,都會家家戶戶做紅團,既是美食也是一種吉祥的文化符號。
第二個項目是「梳媽祖髮髻」,這是湄洲島上當地女子的一種傳統裝扮,跨越千年,世代相傳,也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湄洲女頭飾服飾據說是媽祖林默娘設計的;「船帆頭,大海藍,紅黑褲子寄平安。」這句當地民謠生動概括了湄洲女頭飾服飾的特徵。
湄洲女頭飾又稱「媽祖髻」、「帆船頭」,整個髮型由真頭髮梳成。梳法複雜而精巧頭頂盤成圓盤髮髻,象徵船舵,髮髻裡的紅頭繩,象徵纜繩,一根銀釵橫向穿過髮髻,象徵船錨,後腦勺梳成扁帆髻,象徵船帆,帆髻兩邊夾著波浪形發卡,象徵船槳。所有要素組合在一起,代表一艘船,寓意一帆風順。
許多人去到湄洲島,都會看到島上一些湄洲女穿著傳統服飾,又稱「媽祖裝」,相傳是媽祖生前最愛穿的服裝,上裝為中式海藍色斜大襟上衣,下裝為紅黑拼接的寬腿直筒褲,以海藍色為主調,代表海水。
紅色和黑色為輔調分別代表吉祥和思念,褲子上紅下黑的取色來源於媽祖海上救難時,紅色褲子被海上打濕,下半部分遠看是黑色,後來人們直接用紅、黑兩色拼接作為褲裝的配色。
湄洲女服飾表達了湄洲女,對出海親人的思念之情和平安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