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推動共同富裕的「德化樣板」

「真沒想到住了這麼多年的老小區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自從小區舊改以後,小區變美了,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潯中鎮金苑小區的居民紛紛表示。潯中鎮探索實施「居民共建、區域共治、鄰里共享」的黨建引領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模式,多方合力讓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近年來,德化縣以被列為全省首個做強城關統籌城鄉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試點為契機,大膽改革,積極探索,致力打造全國山區縣新型城鎮化示範區,《美麗德化 生態瓷都——中國瓷都·德化城鎮化探索》入選中央黨校教學典型案例,獲評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入選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護岸堤壩施工

做強「大產業」 激活發展新動力
產業是城市建設發展的根基,德化堅持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聯動,按照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總體思路,實現一個產業崛起一座城。
針對全縣陶瓷企業佈局小、散、弱等突出問題,德化縣通過政府主導,逐步引導鄉鎮企業遷至城關集中發展。目前,全縣擁有陶瓷企業4500多家,90%以上集聚在城區周圍,從業人員10多萬人,陶瓷產品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陶瓷工業產值到2022年突破5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榮膺全球首個世界陶瓷之都,陶瓷業成為德化的支柱產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到城區無序發展,人居混雜的城市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為此我們堅持「節約用地、集群發展」的思路,先後開發8個總面積近萬畝的工業園區,有序引導企業「退城進園」。」德化縣園區辦工作人員許高超說。目前80%以上的企業入駐園區發展,集聚效應逐步凸顯,成為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茶具、花盆生產基地,作為全省唯一縣城列入全國區域(城市)產業名片打造計劃首批試點。

志願者維護小區車輛秩序

提級「大城關」 提升城區承載力
產業「大集中」,帶動人口「大轉移」。自1978年以來,德化縣城區常住人口從不足1萬增加到目前的26.8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9.1%;城關建成區面積從不足1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30.8平方公里。
「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城鎮生活配套設施,聚焦城市服務功能弱項、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推進道路、管網、污水處理、公園等350多個市政項目,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德化縣城市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林志鑫表示。
同時,德化縣針對不同群體,逐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創新性規劃建設進城務工人員安居工程,出台限價房政策,著力讓進城群眾買得起房、住得好房。目前累計建成經濟實惠住房2.7萬餘套,讓8萬進城農民、5萬縣外務工人員「居者有其屋」。
「2024年,我縣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點工作,實施涉及文化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等八類共54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力補齊民生短板,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德化縣政府督查室負責人寇富尚說。德化縣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突出「城市雙修」理念,從教育、醫療、社保、戶籍、社會治理等方面入手,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提升廣大進城農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蟬聯國家衛生縣城「三連冠」,連續五輪獲評全省首批平安縣。

德化縣電商物流園區

聚焦「大民生」 釋放融合新活力
近日,在雷峰鎮芹溪流域生態廊道可持續發展工程(一期)堤岸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護岸堤壩施工,一條蜿蜒的河道長廊映入眼簾,蔚為壯觀。
「該項目完成後,將提高河道蓄洪防澇能力和防洪安全功能,改善流域水環境和當地農業種植條件,提升群眾對優美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雷峰鎮政府工作人員鄧志鵬說。
近年來,針對城鄉「一頭重、一頭輕」問題,德化縣堅持城鄉共建、一體推進、統籌發展。其中,探索實施跨鎮聯建,將城區以外16個鄉鎮組成3個片區,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形成鄉村振興發展合力。建設進城黨群城市家園,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進城農民辦事兩頭跑、進城黨員學習不方便等問題。同時,暢通城鄉要素流通,以被列入省舊村復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縣為契機,先行先試,拆除農村舊房4146座,新增耕地3057畝,為城鎮建設盤活用地指標3057畝,實現了節約集約用地,又將城市建設收益反哺農村,破解「兩難」問題,實現「雙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縣還積極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首倡「四市六縣」(德化、永春、大田、尤溪、仙遊、永泰)成立「環戴雲山」綠色經濟產業區域聯盟,建立「政策環、產業環、資金環、人才環、生態環」的五環發展機制,打造「環戴雲山」綠色經濟產業帶。(吳有森)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