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陸上糧倉日漸豐厚飽滿

在閩西連城縣,曾作為充飢食物的地瓜如今已成長為大產業。當地地瓜年種植面積約10萬畝,全產業鏈年產值120餘億元(人民幣,下同)。
福建耕地資源少且山垅田多、田塊分割細碎。從傳統糧食觀視角看,陸上糧食生產劣勢明顯。「但轉換至大食物觀視角,以地瓜產業發展為例,選擇合適的品種、利用獨特自然條件,卻能在食物供給上發揮比較優勢。」連城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李昌濤說。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65.12%。作為最具比較優勢的自然資源,廣袤的森林為福建提供了木本糧食、木本油料、菌菇、蔬菜等。走進龍岩市武平縣捷文村千畝靈芝基地,隨處可見帶著紅褐色絨毛的靈芝。
基地負責人、武平縣新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榮輝說,捷文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但是當地山林面積卻達到人均40餘畝,因此他們選擇利用林地種植紫靈芝。去年,捷文村獲評福建省「一村一品(靈芝)示範村」,紫靈芝種植面積6000多畝,人均年增收3萬餘元。
近年來,福建利用多樣性的陸上生產資源,培育形成畜禽、蔬菜、茶葉、水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構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給和農業產業體系。數據顯示,2023年福建省食用菌產值270.6億元,居全國第二;形成平和蜜柚、永春蘆柑、福州橄欖、雲霄枇杷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全省林下經濟利用面積超3000萬畝,產值超800億元。
踐行大食物觀的同時,福建也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近年來,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耕作條件,探索推廣「煙稻輪作」「稻漁共作」「蔬菜+糧食作物」等多元化「糧食+」復合經營,激發農民及種田大戶經營積極性,實現拋荒地利用、農戶收入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等「多贏」。
「耕地面積僅佔全國0.73%的福建,近年來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制種大縣泰寧躋身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林德福說,通過深入踐行大農業觀、大糧食觀,陸上糧倉正越來越豐富。(新華社)

新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林下種植的紫靈芝。新華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