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首仕存過化 閩學開宗在同安

—同安打好「朱熹牌」抒寫時代新篇章

朱子學,又稱「閩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張載的「關學」並舉。其產生和形成有著鮮明的福建地域特點,是南宋朱熹創立的一個融合儒、釋、道思想精華,歸宗於儒,貫通天人,龐大而縝密的理學思想體系。
朱子學已經成為世界性學說,是當今國際學者研究東方文化的熱門課題,其源頭在閩南一帶,尤以同安為主要區域。古同安,今廈門是朱熹步入仕途的首仕地、參加社會治理的最早實踐地、勤廉思想的奠基地、朱子理學的發祥地。
朱熹的「同安經驗」一一朱熹「為官勤政,凡事躬行」,為他任滿後的人生道路選擇奠定了基礎和方向。朱熹離開同安,帶著在同安這個「實驗田」上,實踐形成的關於「理義」的思考及其「格物致知」的思維方法;興辦縣學,推動縣學整治和「親往講學」的重學傳統;創建金門燕南書院,積攢書院的啟辦經驗,在日後的仕宦、辦學生涯中一以貫之堅定實行。
朱熹後來大部分歲月(包括4次短暫出任地方官)都用在辦學講學,熱衷書院維修,潛心書院建設,精心書院教育,創辦了武夷精舍、寒泉精舍、滄州精舍等講學之所,弟子達千餘人,形成影響深遠的朱子學派。其創立的龐大理學思想體系中,對禮制的研究推廣、書院的制度建設等諸多方面,是簿同實踐的延續和昇華。
朱熹簿同留下了「遺跡傳說」。
同安的山鄉、風物、習俗,吸引了時年二十四五歲,正處於思想轉型和成熟階段的朱熹,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成為朱熹踐行「理學」的「實驗田」和「滋養源」。朱熹深入體察民情,采風問俗,幾乎走遍同安的山山水水。
弘揚朱子精神,抒寫同安篇章。
同安區充分利用「紫陽過化」 留給同安的寶貴財富,發揮「閩學開宗之地」優勢,為進一步貫徹好、落實好「兩個結合」,講好朱子文化故事,推動朱子文化的傳承與普及,努力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朱子文化地標。
2016年以來,創辦為全球首座唯一實質性運行的廈門朱子書院,成為朱熹在同安開創講學之風,「興賢育才」思想延續的實物見證,並以連續舉辦了八屆「朱子國際文化節」,助力打造「廈門歷史文化名城」。
同安氣派:推動文旅融合,提升發展能級。朱熹在同安留下的許許多多歷史遺跡和感人故事傳說,以及一系列社會治理主張所蘊含的理政智慧,穿越千年,仍然是同安一筆豐厚的文化財富,散發著無盡的魅力。
利用已經創建的「朱子文化研習營」和「廈門(同安)朱熹遺跡旅遊線」,以豐富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文化魅力,依託「千年銀城,四海同安」文化品牌,打造「朱熹牌」文旅聯動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助推快速的經濟增長幅度、強勁的經濟活力,提升「文化同安」綜合實力和發展。【廈門朱子書院:林永富】

朱子理學備受後事推崇!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