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均慶寺 兩岸佛緣牽

在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岩前鎮靈岩村,有一座叫「均慶寺」的千年古剎。寺內,一塊清雍正十一年所立的「台灣府善信樂助建造佛樓重裝佛菩薩碑」(復刻碑),見證了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歷史。
石碑上,銘刻著兩百多年前捐資修繕均慶寺的960餘位台灣信眾的名字和捐資金額及資料。武平縣定光佛文化園區講解員陳小燕近日告訴中新社記者,原碑曾遺失,直到2002年當地居民蓋房子時從地下挖出,才失而復得。「原碑如今存放在武平縣博物館,因擔心石碑風化、破損,沒有對外展出。」
均慶寺內供奉的是定光佛,被譽為「客家人的保護神」,香火鼎盛。據史料記載,「定光佛」俗名為鄭自嚴,北宋初年從泉州府同安縣抵獅岩募捐化緣,設立道場,弘法利生;圓寂後,人們塑像供香,頂禮膜拜。
作為定光佛祖廟,均慶寺始建於北宋年間(公元964年),公元1011年被北宋朝廷賜「南安均慶寺」寺額,成為閩西曆史上第一座為朝廷敕賜的寺院。至今,武平定光佛信俗已傳承千年,流傳於閩粵贛、台灣以及東南亞地區,深深烙印在客家人的心中。
獅岩,古稱南安岩,與均慶寺連在一起。岩洞形似獅口,外洞高聳寬敞,遠看如雄獅昂首張口,故名獅岩。洞內正中供奉定光古佛像,石室天成,甬道縱橫,清泉滴滴,乳柱直立,石鐘懸吊,益顯神奇壯觀。
近年來,武平縣充分發揮均慶寺的定光佛祖廟效應,藉助與台灣彰化定光佛廟、新北淡水鄞山寺等早年遷徙台灣的定光佛分靈廟的淵源關係,圍繞定光佛信俗文化開展兩岸交流。
自2011年以來,當地舉辦八屆海峽兩岸定光文化節,再續兩岸定光佛緣。武平縣台辦相關負責人稱,兩岸同拜定光佛祖,共同弘揚客家文化,帶動了武平與台灣經貿、農業、文化、科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2017年4月,武平縣定光佛文化園區獲批設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該園區以定光佛祖廟均慶寺為核心區,以梁野山文藝創作體驗區、中山百家姓古鎮姓氏文化交流區、文博園定光佛文化展示區為拓展區。
為了保護好、傳承好武平定光佛信俗,武平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專家編寫出版了《定光佛民間俗信大觀》。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在序中寫道,歷經千百年播遷,定光佛信俗已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文化資產。
福建與台灣法緣相循,在兩岸佛教文化交流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均慶寺住持如行法師對中新社記者說,今年5月1日至15日,來自台灣的演中法師擔任均慶寺「看話參禪」禪七主七和尚,對這裡十分喜歡。「他說下次行禪的時候,會勸一勸台灣的信眾來武平走一走、看一看。」
武平已在定光佛文化園區連續舉辦三屆海峽兩岸(武平)青少年騎遊活動,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交往,吸引更多的台灣青年認識武平、瞭解武平。(中新社)

5月21日,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均慶寺內,一塊清雍正十一年的「台灣府善信樂助建造佛樓重裝佛菩薩碑」(復刻碑)引人注目。
5月21日,參觀者在均慶寺遊覽。均慶寺,是「客家人的保護神」定光佛祖廟,是海內外客家人的朝聖之地。( 中新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