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北岸經開區立足優勢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台灣端午節也賽龍舟,在莆田觀看龍舟賽,如同在家鄉一般親切。」端午期間,莆田北岸經開區吉了寨海上龍舟競渡,在莆台胞聞訊趕來,吶喊助威。
吉了寨所在的吉了港(即今日東吳港),是天然深水良港,與台灣鹿港遙遙相望。一水相連、一脈相承,聲聲龍舟鼓,濃濃兩岸情。
去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出台,明確指出「支持莆田以媽祖故里、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等為載體,深化對台交流合作。」
北岸經開區擁有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頻繁的賢良港天後祖祠,是全國首個「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的核心區,也是大陸離台灣直線距離最近的40萬噸級港口所在地。
立足優勢,向「融」起勢。北岸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於曉棟指出,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營造一流對台發展環境,吸引更多台資台企投資興業,為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北岸經開區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媽祖文化情牽兩岸
6月4日下午,台灣桃園竹柯蔡宗親會理事長蔡天助、創會理事長蔡景明、榮譽董事長蔡德宏等一行來到北岸賢良港天後祖祠參訪。
同樣來自台灣桃園的中壢區天聖宮也恭請分靈媽祖抵達賢良港天後祖祠。
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以來,賢良港天後祖祠內,台灣各地進香團、考察團絡繹不絕。
第一次組織進香團來謁祖進香,給台灣彰化南瑤宮老四媽會代表廖振源留下深刻印象。他向媽祖行莊嚴的三獻禮,表示以後要常來,與天後祖祠保持交流互動,越走越親。
「隨著『媽祖回娘家』『媽祖海祭』非遺品牌打響,越來越多的台胞前來謁祖進香。據不完全統計,賢良港天後祖祠每年舉辦的大型學術活動、文化交流活動以及媽祖文化民俗活動等達10場以上,接待台胞20多萬人次。」莆田賢良港天後祖祠董事會董事長林自弟說,眼下北岸計劃在賢良港天後祖祠海祭廣場建設閩台媽祖信俗傳承中心,已完成規劃方案,項目建設得到台胞們的支持。
「台灣媽祖廟盛行廟口文化,匯聚很多年輕人,產生了結合電音和台灣傳統民俗藝陣的電音三太子等特色表演。「台胞陳明正期待閩台媽祖信俗傳承中心早日建成,成為莆田廟口文化的陣地。來自台灣高雄的他,老家有個和莆田古稱相似的地名,叫「興化裡」,為此他把莆田當做第二故鄉,把台灣的街舞文化傳授給北岸的孩子,培育發展廟口文化。
在賢良港天後聖殿,台胞林陳國豪帶著一批遊客參觀,一路來到林氏民居孝悌文化體驗館,講解起林氏祖訓的內涵及媽祖行善濟人的故事。作為莆田九牧林的後代,林陳國豪懷著對祖姑媽祖的情懷,來到莆田創業,閒暇之餘擔任孝悌文化體驗館義務講解員,傳承媽祖孝悌文化。
在北岸山亭鎮山柄村,有一片林陳國豪的牛樟樹種植基地。站在基地裡,他摘下一片葉子介紹,牛樟樹種植三年左右,就可以剪葉,萃取精油做成面膜、手工皂等日用品。牛樟芝還可以製作牛樟酒、牛樟茶等。
今年4月,北岸農業農村局聯合山亭鎮政府舉辦「閩台融合鄉建鄉創項目」簽約儀式和植樹活動,山柄村村民委員會與林陳國豪的福建華胄醫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
「我們公司是北岸經開區招商落地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的第一家台資企業。」林陳國豪說,他引進台灣牛樟芝,在山柄村種植45畝共2000棵牛樟樹,進行產、學、研多渠道發展,攜手台胞參與鄉村振興,幫助當地群眾就業,促進兩岸共融共通。
記者瞭解到,山亭鎮入選2024年度閩台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接下來,北岸經開區將積極推進閩台鄉建鄉創合作項目建設,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醫」路同行共融發展
上月,海峽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內,繼首個台資企業莆田市吉宜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試投產後,又迎來睡安智(莆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落戶。
吉宜、睡安智兩個項目皆為台胞黃奇卿引進。吉宜醫療項目主要生產齒套型止鼾器、義齒及牙齒矯正器材等。睡安智醫療項目專注生產種植牙機器人設備。
黃奇卿曾任台灣醫科大學講師,退休後從事牙科事業,是專業口腔醫師。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他看好莆田發展前景,以名下的台灣四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莆田市吉宜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生產齒套型止鼾器、義齒及牙齒矯正器材等4款牙套產品。這是海峽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首家入駐的試投產台資企業。今年4月試投產,計劃9月正式投產,達產後預計年銷售額5000萬元。其中,他研發的「齒套型止鼾器」已申報福建省「閩台合作引智專項計劃」,該項目獲得中國台灣、歐盟以及美國FDA專利。今年5月註冊的睡安智(莆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他在海峽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入駐的第2家公司。
「機械臂3D植牙斷層掃瞄技術的發明是牙科植牙的一項突破,獲得中國台灣地區中華創新獎及第十六屆俄羅斯阿基米德發明銀獎。」睡安智(莆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金騰說,公司正抓緊前期籌備,明年3月投產後,黃奇卿將擔任產品技術研發及產品應用的指導、學術推廣與診斷專家。
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2019年11月,經國台辦批復,在莆田設立全國首個「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地處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的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是合作區建設的核心載體,也是媽祖大愛健康城的重要配套工程。園區由政府主導統一建設、統一招商、統一運營,打造東南最大醫藥醫械生產基地、兩岸生技產業合作示範基地、核醫學園區、民營醫院醫藥醫械集采中心。
當前,北岸經開區成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小組,由管委會主任擔任組長,成立福建興北園區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海峽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運營管理。
福建興北園區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歐學林表示,自中央到地方,相繼出台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 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台胞台企在大陸投資興業的信心。海峽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以量身定制廠房、出讓、出售三種模式提供的廠房。在租金上,前三年享受100%補貼,後三年享50%的補貼。對入駐的台資台企實行「一企一策一專人」服務,從企業落地辦證,到裝修、投產、運營,實行一條龍服務。為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辦理爭取綠色通道,把原本半年的辦證時長,縮減到3個月,積極承接台灣醫療健康產業轉移,在融合發展中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前不久,兩岸企業家峰會生技組來莆開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專題調研活動,在北岸經開區參觀了兩岸生技園以及瑞仕潛力少年醫教中心等,瞭解我市立足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有關情況後指出,莆田醫療健康產業有基礎、有優勢,兩岸企業家峰會將支持莆田推進兩岸醫療健康合作,促進莆台兩地融合發展。
對台鐵礦「朝發夕至」
在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移民管理工作人員記錄下近期對台鐵礦記錄:
5月31日凌晨6時45分,裝載7.7萬噸鐵礦的「中港世紀」輪,從東吳港區羅嶼作業區10號泊位駛向台灣高雄。
6月3日上午10時12分,裝載2.5萬噸鐵礦的「紅寶石」輪,從羅嶼作業區駛向台灣高雄。
6月5日深夜10時11分,發自台灣高雄的「金海強」輪,在羅嶼作業區10號泊位裝載7.2萬噸鐵礦,駛向台灣台中。
地處湄洲灣北岸的羅嶼作業區,是台灣鋼鐵行業在大陸的最佳鐵礦石中轉港口和儲運基地,也是全國最大對台鐵礦石中轉碼頭。
「這裡相當於一個當天可達、’隨用隨取’的海上礦山。「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隊長姚瑤介紹,莆田口岸已開通直航中國台灣台中港和高雄港2條航線,常態化實現貨輪「朝發夕至」。
作為世界最大40萬噸鐵礦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2023年羅嶼作業區對台灣地區鐵礦石中轉量達360萬噸,連續5年全國第一,為東南地區原材料供應開闢了全新物流通道。
聚焦台胞台企所需所盼,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移民管理工作人員24小時進駐港區,優先辦理載運大宗物資的往來閩台船舶,對符合條件的船舶一次性辦結入出境手續,提供網上預報預檢、「7×24小時」邊檢通關保障等通關便利,實現船舶到港「零等待」作業、離港「零延時」驗放。
通關更便利,運營成本更低,兩岸貨運航線更加快捷暢通。
兩岸一家親,融合向未來。北岸把與台灣的「多緣」,凝聚成兩岸「同心圓」,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記者 黃凌燕 陳琛 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