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自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如今,德化陶瓷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能根據世界不同國家、民族的多元文化需求,研發、設計、生產各種各樣節慶禮品,成為世界最大的陶瓷節慶禮品生產基地。
德化的出口市場同大陸陶瓷出口市場的大方向基本一致,以歐美為主要出口市場,東盟市場等新興市場呈現增長迅速的特點。2023年德化陶瓷出口產值規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14.9%,全縣工藝瓷、日用瓷、大師瓷分別佔大60%、30%和8%,高科技陶瓷、衛浴陶瓷、建築陶瓷佔大2%,並實現對RCEP成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年增長10%以上。
打破壁壘 塑造國際品牌
「雖然德化陶瓷產業出口規模持續擴大,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賴呈裕說。由於國外技術標準與國內存在差異,國外對陶瓷生產的環保要求不斷提升,德化縣在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機制不夠完善等等,這些問題對德化企業市場份額下降、利潤減少、企業競爭力削弱等方面都帶來較大的影響。
為進一步提升德化陶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促進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德化縣積極推動優品出海,持續跟蹤重點外貿企業,夯實外貿出口存量,鼓勵企業參加境外展會,赴美國、德國等地舉辦「中國白·德化瓷」國際巡展活動,持續引導企業開拓「一帶一路」「RCEP」等新興市場。同時,德化縣全面佈局海外產權,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海外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等知識產權佈局,全縣有專利授權近2萬件、PCT國際專利10件、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151件;組織推薦同鑫、陸升、太古等8家陶瓷企業申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參與「中泰3+3」地理標誌合作項目,「德化白瓷」實現中歐地理標誌互認互保,進一步增強德化白瓷地理標誌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此外,德化縣不斷強化涉外糾紛調解,積極探索海外知識產權糾紛調解,2023年德化法院作為首家基層法院通過委託WIPO仲調上海中心成功調解福建省「首批」3件涉外知識產權糾紛。
提標增效 推進平台建設
「省陶檢中心於2017年12月通過CNAS國家實驗室認可考核,實現與70多個國家的檢驗檢測報告互認,可為陶瓷電商企業入駐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提供檢驗報告。」福建省日用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人鄭智奧說。
近年來,為積極推進檢驗檢測國際互認,德化縣不斷提升省陶檢中心能力建設,可為陶瓷產業開展礦物質化學全分析、材料熱膨脹係數、陶瓷產品鉛鎘遷移量等22個檢測項目。近三年來共受理委託陶瓷產品檢驗4500多批次、服務陶瓷企業800多家次,承擔省、市、縣級日用陶瓷產品監督抽查任務550批次。今後,德化縣將逐步擴大檢驗檢測能力範圍,包括重要產品及關鍵項目的檢驗能力,按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的檢驗能力,力爭陶瓷領域檢測覆蓋率達85%以上。
同時,德化縣在省陶檢中心的硬件基礎上積極籌建國家質檢中心,國家質檢中心選址定於城市規劃館,與泉州工藝美院、德化職業技術學校相鄰,便於打造產學研一體的功能性區域。擬建設總面積6220平方米。
創新升級 完善標準體系
「通過參與標準化制定,有助於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企業可以更好地瞭解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佳美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詩福說。
2023年,德化縣積極參與組建福建省日用與工藝美術陶瓷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編製《福建省日用與工藝美術陶瓷產業標準體系》《日用陶瓷生產企業循環利用評估導則》《傳統陶瓷雕塑製作技藝》等標準,充分發揮產業聚集區「技術+標準化」優勢,全面提升陶瓷企業應對技術貿易壁壘能力。
同時,德化縣深度開展標準研製,深入企業瞭解標準化工作的需求和建議,引導企業主導或參與陶瓷行業標準制修訂,指導制定《沖泡與品鑒用陶瓷茶具》《鎏銀茶杯》《月記窯-羊脂玉瓷》《月記窯-冰種玉瓷》等團體、企業標準,不斷完善德化縣陶瓷產業標準體系。目前,全縣共109家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完成陶瓷產業國家、行業、地方標準38項。2013年至2022年福建日用陶瓷企事業單位制修訂標準數量增長9.3倍。
此外,德化縣持續強化標準服務,依托省標準化信息服務平台、國家標準館泉州技術服務中心等公共平台,及時跟進國內外陶瓷標準有關動態,線上線下向陶瓷企業和行業協會推送「ISO 5644」《陶瓷餐具規範和試驗方法》等標準研製信息,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標準、應用標準。
在下一步發展中,德化縣將加強行業分析引導、創新驅動引領、鑄品牌拓市場,健全和完善陶瓷產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工作機制,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提高產業標準化水平,統一打造運作「中國白·德化瓷」品牌,提升德化陶瓷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吳有森 蘇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