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73,682
8月26日
由湄洲日報社、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
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共同舉辦的
「天下看媽祖-全國大型主題訪談」活動
開啟第六站,當晚抵達山東省煙台市
早在宋元時期,媽祖文化傳入膠東半島,媽祖宮廟在煙台落腳。其中,位於煙台市區的煙台福建會館(天后行宮)於199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記者此行探訪的第一個點。
8月27日一早,陰雨綿綿,記者沿著煙台市區的南大街,尋訪福建會館(天后行宮)。南街有「煙台第一街」之稱,兩旁高樓林立,街面車水馬龍。行至南大街與勝利路交叉口,一座紅牆碧瓦的宮廟映入眼簾。南門的門額上書“天后行宮”,北門旁立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會館”石碑。
此行,記者除了帶來國家級非遺項目莆田木雕代表性傳承人、莆田市藏雲堂精微透雕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建軍的媽祖題材限量木雕作品《九九歸一》,還特地帶上湄洲日報社受權出版的《天后聖母事蹟圖志》、策劃出品的《媽祖頌》一書,贈送給煙台福建會館(天后行宮)、煙台市莆田商會。其中,《天后聖母事蹟圖志》原版在清同治年間被發現,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世間孤本,紙本設色,以繪畫形式描繪了媽祖故事,藏品共48幅。 《媽祖頌》為國內首部以同題同韻詩歌和原創書法形式歌頌聖賢的作品。
▲湄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分別向煙台福建會館(天后行宮)、煙台市莆田商會贈送木雕作品《九九歸一》以及書籍《天后聖母事蹟圖志》《媽祖頌》
「非常感謝媽祖故鄉送來珍貴藏品。」煙台市博物館副館長王金定很是高興。他介紹,煙台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自清光緒十年(1884年)動工,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耗時22年,時稱“魯東第一工程”,供奉媽祖。古時候,包括莆商在內的閩商和煙台就有著海上貿易往來。尤其是1861年煙台開口後,這種往來就更加頻繁。福建會館(天后行宮)應運而生,其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由大門、戲樓、山門、大殿、左右廊廡等組成。
當天上午10時許,天空放晴。記者註意到,中國傳統廟宇建築大多是“坐北朝南”,而煙台天后行宮是“坐南朝北”,且帶有濃鬱的福建建築風格。據介紹,當年建造福建會館(天后行宮)時,所需銀兩均由包括莆商在內的福建船幫商賈所捐,木石構件均於福建採制並雕刻,再由海上運輸至煙台組裝,因此造就了北部罕見的閩式風格古建築群。這裡供奉的媽祖,面向大海保平安,而煙台的海在北面,為此形成了「坐南朝北」的特有格局。
天后行宮還有一大特色就是雕刻精美。無論是石作牆體、花窗或石柱、石形,無不雕刻入微,都栩栩如生。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來此參觀時,評價這是一座雕刻建築藝術的寶庫。
訪談期間,記者了解到文學大家、福建人冰心與煙台天后行宮的感人故事。 1903年,冰心的父親受命在煙台創辦海軍學堂,舉家遷至煙台。從3歲到11歲,冰心在煙台度過,常常到天后行宮。後來,天后行宮也被她多次寫入作品。 1963年冬,時任煙台市立博物館館長的宋玉娥來到冰心家。年過花甲的冰心聽說煙台來人了,喜出望外,急切地打聽:「當年的福建會館怎麼樣了?」那裡是父親領她去與同鄉聚會和看戲的地方。宋玉娥告訴冰心,博物館的館址就是當年的福建會館,已經被列為文物保存單位,保護得很好。聽到這裡,冰心激動了,她突然捧住宋玉娥的臉,深情地吻了起來。
1958年,煙台市立博物館成立,將福建會館作為館址,館名由郭沫若題寫。 2011年,煙台市立博物館遷至新館。 2013年,菸台市莆田商會成立,將會址設在這裡。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元新說,在煙台市中心有這麼一座宏偉的天后行宮,作為媽祖故鄉來的莆商,他們為之驕傲。 2014年,他們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了一尊媽祖像。每逢媽祖誕辰日,這裡舉辦煙台市媽祖文化節、媽祖祭等活動。
距離煙台天后行宮不遠處,原有一座建造年代更早的媽祖廟,民眾稱之為“大廟”,目前尚存一座戲台。明清時期,以大廟為中心,形成魚市、麵市、菜市等10餘條街道,組成街巷網絡,煙台城市雛形逐步形成。媽祖文化對煙台城市建設發展的影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