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77,664
明清時期
山西晉中商人的足跡
遍及沿海地區和海外
因商而起,因信仰而生
媽祖文化在晉中太谷等地逐漸興盛
9月13日,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結束「天下看媽祖-全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第八站山西晉中太谷採訪。
連日採訪,記者發現,媽祖文化在山西的傳播,與晉商的足跡有著密切的關係。晉商貿易遍及全國各地,也拓展日本、俄國等海外市場。太谷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原正東告訴記者,清代中葉,太谷是全國中藥材的集散地,太谷廣幫藥商依託海運經營藥材進出口生意。為確保海運平安,在與包括莆商在內的閩商往來中,他們開始了解並逐漸接受媽祖文化,繼而在家鄉太谷修建天后宮,將媽祖文化傳播開來。 “媽祖信仰出現在太谷地區並得以傳播,主要是因商而起。”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向綿山風景區贈送《天后聖母事蹟圖志》
根據清光緒年間出版的《太谷縣志》卷二記載,光緒六年(1880年),太谷藥材行及票號、布匹、香料等商號集資,在縣城北的萬安寺後建天后宮。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藥商在天后宮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唱戲酬神,熱鬧非凡。農曆正月十二日是太谷城內開市之日,從當天開始,萬安寺和天后宮舉辦廟會,連唱三天戲。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天后宮位於太谷古城的南北中軸線上,可見太谷商人對供奉媽祖的重視程度。當地人將天后宮前的一條巷命名為天后宮巷。遺憾的是,這座天后宮在上世紀40年代的戰火中被毀。
「太谷地區的媽祖信仰,以其獨特的存在形式和歷史淵源,成為太谷文化的一個特色元素。」原正東認為,重新挖掘太谷的媽祖文化對於開發太谷古城的文化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介休市綿山風景區媽祖殿
▲螭首方座石碑上,刻著媽祖生平事蹟和興建媽祖殿經過
訪談中,記者了解到,在晉中,除了太谷天后聖母廟、天后宮,介休市綿山風景區還有一座媽祖殿,見證了媽祖文化廣泛傳播。
綿山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因春秋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於此而聞名。記者坐上遊覽車來到位於景觀區1400公尺高的一片道教古建群,一處依山而建的媽祖殿出現在眼前。
據綿山風景區導遊中心負責人續曉婷介紹,如今的媽祖殿是在原址上恢復修築的仿古建造。記者看到,媽祖殿左前方立著一座螭首方座石碑,刻著媽祖生平事蹟和興建媽祖殿經過。
碑記顯示,清乾隆三年(1738年),介休籍皇商範氍馪奉命率船隊東渡日本,為朝廷購銅。忽然遇到颶風,人仰船翻之際媽祖顯靈,頓時風平浪靜。由山西旅遊景區志叢書編委會組織相關人員編纂的《綿山志》對此也有記載。當時,范家貿易範圍廣泛,建有頗具規模的船幫,常在海上往來。為紀念海神的恩德,祈求行船平安,範氍馪就在綿山修建媽祖殿。
晉商大賈大多集中在晉中一帶。明清時期,晉閩兩地的經貿活動和文化交流興盛。媽祖文化經晉商大賈傳播之後,逐漸在山西及週邊省份普及了。介休當地也流傳一些有關媽祖保佑晉商經營順利、出入平安的故事。
▲媽祖殿內供奉兩尊媽祖像
▲遊客敬拜媽祖
走進媽祖殿,記者看到,正中供奉兩尊媽祖像。 「這尊大的媽祖像是復建媽祖殿時所塑,另一尊小型媽祖像則來自台灣。」續曉婷介紹,綿山風景區自2000年全面對外開放至今,吸引不少台灣遊客前來觀光。驚嘆於北方內陸高山上竟有媽祖殿,2005年,台中市南屯區慈龍宮將一座媽祖像贈送給綿山風景區,見證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
山西省高平市馬村鎮東宅村是中國傳統名村,這裡也有一座「海神廟」。據說是福建客商為還願和感恩媽祖所建。村裡自古流傳有民謠“海神廟,大王閣,銅鐵瓦、倒栽塔”,刻畫了古代東宅村的社會生活場景。巧合的是,仙遊縣楓亭鎮也有個東宅村,村民除了敬仰媽祖,還傳承了北方的文化習俗,在元宵節舉辦廟會、遊燈等,演繹莆晉兩地神奇佳話。
資料來源: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林英見習記者林渝翔 陳仁韜文/圖/影片佘宸昱/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