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是丹江口市「守水護水日」。每月13日,該市常態化進行守水護水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所在地,守水護水是丹江口天大的事,46萬城鄉居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守井人」。
8月30日下午4時許,丹江口市丹趙路街道辦同心橋附近,王照兵和6名護水隊員沿著庫岸,一手拿鉗子,一手拿收納袋,清撿垃圾。
王照兵的命運與丹江口水庫緊緊相繫。 1970年,因丹江口水庫蓄水,4歲的他隨父母從牛河林區舒家嶺村搬遷到光頂山村。 2008年開始在水庫用網箱養魚。 2012年,因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蓄水,王照兵家再次搬遷至牛家河村。
「最開始有10多口網箱,養翹嘴鰲、紅尾等魚類。」到2010年,王照兵的網箱已發展到100多口,還有養殖船1艘、捕撈船3艘,年收入頗高。
王照兵的經歷是丹江口當年「百里萬箱下漢江」的縮影。丹江口擁有各類水域面積93萬畝,其中丹江口水庫水面68萬畝。靠水吃水,丹江口庫區一度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網箱養魚基地。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漸近,丹江口庫區打響網箱清理攻堅戰,12萬口網箱全被取締。
「開始真不捨得。」王照兵坦言,網箱養魚畢竟是一家人的生計,但深思熟慮後,他帶頭清理了自家網箱,「我損失了網箱,能讓北方上億同胞吃上好水,值!
2021年,長江流域進入十年禁漁期。王照兵再次帶頭,將大小4艘船上交。
上岸後,王照兵成為丹趙路街道辦招募的護水員。因為會開船,他當上護水隊長,帶著11名隊員,進行清漂、清撿垃圾、巡庫勸導等工作。
無論是炎炎酷夏,還是數九寒天,王照兵每周至少出船一次,從未懈怠。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來,環丹江口水庫近2萬名漁民轉產上岸,發展設施漁業、生態種植,或到企業務工,還有超1300人和王照兵一樣,加入護水隊。
丹江口市也組成「小水滴」志工服務聯合會,設立紅領巾、銀齡、巾幗等336個志願服務組織,實名註冊志工近9萬人,帶動全市黨員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守水護水。
護水隊員一手拿鉗子,一手拿收納袋。右三為王照兵。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千帆攝)
8月30日一早,高操和4名同事背上設備、帶乾糧和水,開著執法艇出發了。
高操今年51歲,是丹江口市庫區綜合執法大隊一中隊隊長。該中隊所轄水域面積100多平方公里,負責庫岸線330多公里。中隊12名隊員,每天對轄區水域、岸線進行巡查不少於3次,主要任務是對違規釣魚、庫岸線耕作及放牧、洗衣、洗車、游泳等問題進行排查、勸導,每次巡查至少2小時。
這樣的日子,高操堅持了32年。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達1,050平方公里,其中,丹江口市境內450多平方公里、庫岸線2,300公里,岸線曲折、河汊眾多。 「僅靠人力守水護水,難度很高。」高操坦言,過去因人力有限,難免有疏漏。
2023年,丹江口打造「智慧守井人」-丹江口水庫水質保障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水保中心)。該中心應用數位孿生、衛星遙感、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隨時捕捉庫區異常的蛛絲馬跡,並發出行動指令。
「衛星監測到均縣鎮關門岩水域疑似出現違法垂釣,經喊話沒有離開,請前往核實處理。」8月30日上午10時許,水保中心將一則訊息分辦給一中隊。高操和隊員隨即趕赴現場,將一位釣客勸離。
高操說,有了“智慧守井人”的“超級大腦”,護水守水更精準、更有效率。
循著高操的指引,記者走進丹江口市水保中心。在龐大的顯示器上,水質線上監測、重點企業排水線上監管、環庫公路危化品車輛監控等數位化智管系統隨時切換,畫面、數據即時滾動更新。工作人員在電腦前監控、調度、分發指令,並對進入電子圍欄的違規人員和車輛隔空喊話。
工作人員呂志煒介紹,丹江口市建造「環庫天網」系統,在2400公里庫岸線上安裝了260個高清攝像頭,派出20台返巢式無人機定點巡飛,有效彌補人工巡查費時費力、視野局限等短板。
衛星看、監視盯、水上巡、岸上查、儀器測,丹江口市布下“天羅地網”,捕捉水質異常的蛛絲馬跡。截至8月30日,丹江口水庫本年度供水70.14億立方米,Ⅰ類水質達204天,Ⅱ類水質達38天。
桃花水母被稱為水環境的「晴雨表」。 8月21日,丹江口水庫又發現桃花水母。
水庫水環境變好,也離不開支流的小流域綜合管理。
武當山下,蜿蜒的浪河水清澈透亮,順著武當山餘脈匯入水庫。 8月31日中午,在浪河大橋中央,一輛汽車打起「雙閃」靠邊停下,走下一位身體黝黑的中年男子-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張學治。站在浪河大橋俯瞰,一個個頂著光伏板的黃色浮標,猶如一枚枚胸針別在翠綠的錦緞上,柳葉形生態浮島花草茂盛,成群的鰱鳙嬉戲打轉。他拿出手機拍照錄影,水質監測訊息同步到手機裡。
張學治在浪河大橋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千帆攝)
張學治今年46歲,曾在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4年,他辭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助理研究教授」職務,回到中科院水生所,從事水源地水生態環境研究及治理工作。
2023年6月,中科院水生所應丹江口市政府邀請,派遣張學治等10餘人團隊前往研究入庫支流藍藻水華問題。
在張學治的汽車後備廂裡,採樣器、雨具膠鞋、防水帳篷等佔據不小空間。 「要發現藍藻水華的成因及其對水質的影響,就要追著雨跑,不分晝夜。」張學治解釋,從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中能發現端倪,有利於污染溯源。
7月21日凌晨,浪河鎮下起大雨,張學治率團隊成員打著照明燈、繫著安全繩,在漆黑的深溝險壑裡取水樣,渾身濕透。
8月初,他們駕船在庫區水面取水樣本時,兩位隊員熱得中暑,到醫院檢查休息半天,隔天又繼續堅持工作。
每次取回的幾十瓶水樣本必須12小時內完成檢測,再形成研究報告。 「快狠準!病根摸清了,才能把脈開方、藥到病除。」張學治介紹,基於科學研究人員「腳底板走出來」的研究報告,他們今年完成了《丹江口市浪河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提升浪河小流域環境品質。
浪河污水處理廠前的人工濕地,美人蕉開得正艷。這套處理生產生活污水的綠色解決方案,也是小流域治理的成果。原來,栽種美人蕉的池塘是三級濾池,利用植物和生物填料脫氮除磷,讓尾水達到Ⅱ類排放標準。
資料監測,今年上半年,丹江口浪河口國控監測斷面水質達到Ⅰ類標準。
在浪河鎮政府,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守井人」的宣誓詞十分醒目——
勇擔政治使命,扛牢政治責任,忠誠守水事業,當好護水衛士,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而努力奮鬥。
2014年12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的丹江口水庫。
2024年5月16日的丹江口水庫。隨著蓄水水位不斷增高,丹江口水庫庫面增大。 (高分湖北中心供圖)
丹江口水經濟產值佔GDP近一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崔逾瑜許應鋒劉天縱楊千帆通訊官王朝霞
8月31日,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丹江口經濟開發區水都工業園區,沿路可見各類食品飲料企業。
在丹江口市武當山水飲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源水取自庫區133.5公尺高程,水庫深層優質水源經由高速管線引入工廠源水箱。伸手觸摸源水箱,冰冰涼。 「水越深,溫度越低,抽取的源水只有8℃至10℃。」公司製造科負責人方鵬說。
一排排大大小小的過濾設備是源水的必經之路。源水經布袋濾器、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碳過濾器、萬級/千級/百級膜系統等6層過濾工藝,過濾直徑經粗濾0.1微米、到奈米濾0.001微米、再到逆滲透0.0001微米,經由奈米濾與滲透水融合調配進入成品水箱,整個過濾過程,約半小時;再經自動化吹瓶、灌裝、噴碼、封膜、貼標等程序後,一瓶瓶天然純淨、甘甜清爽的瓶裝水入庫裝車。經檢測,PH值達7.5,正是弱鹼性水。
武當山水是丹江口市本地企業,總投資3億元,2023年2月開建,10月投產。目前4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每月可生產1,200萬箱天然水,銷往武漢、北京、天津、河北、南水北調中線沿線城市。
該公司總經理陳東君介紹,已推出「武當山」「丹江貢水」兩大品牌,生產禮品水、高級水、普通水、茶飲產品等。 6條生產線全面建成投產後,年產能可達100萬噸,年產值預估10億元。在瓶裝水基礎上,武當山水也將藉力丹江口蜜橘、茶葉等優勢資源,開發橘汁、太和茶等新產品,讓生態水變「富民水」。
近年來,丹江口市依托獨特的水資源優勢,引進農夫山泉、北冰洋汽水、華潤怡寶、燕京啤酒等頭部飲料企業先後在此投資建廠,生產飲用水、即飲茶、功能飲料、果汁等系列飲品。 2023年11月,投資10億元的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區投產。本計畫滿產後,每年消化柑橘10萬噸,帶動當地橘農人均增收近千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23年,丹江口市水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產值達140億元,佔該市當年GDP總量的近一半。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水經濟產業預計完成產值35.4億元,年增34%,拉動該市工業經濟年增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