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看媽祖第十站 走進泉州天后宮

9月26日由湄洲日報社、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舉辦的「天下看媽祖–全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開啟第十站
來到泉州市鯉城區聚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天后宮。
26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南門天後路的泉州天后宮。天后宮山門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濟門(宋元泉州城的南門)遺址。
在媽祖神座的龕壁背後,一幅壁畫引起記者的關注。這幅清代的壁畫,為道光《敕封天上聖母圖》。清道光年間,清文宗加封媽祖為「天上聖母」,壁畫體現敕封情景。畫面標有升天峰、觀瀾、海天福主摩崖石刻、天上聖母旗桿、聖旨牌坊等10多處建築物,全以寫實手法復原當時湄洲媽祖祖廟建築群。廟宇融入峰巒巉岩之間,氣派恢宏。
泉州文旅集團講解專員陳紫薇說,這幅畫是1989年底清洗牆壁時,灰水剝落而顯露的,說明泉州天后宮與湄洲媽祖祖廟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
「我們經常會帶一些領導或者外地的朋友來參觀泉州天后宮。」陳紫薇告訴記者,她祖籍莆田市城廂區,從小熱愛媽祖文化。如今作為一名講解員,很高興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力所能及地傳播媽祖文化,講好媽祖故事,弘揚媽祖精神。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到達泉州天后宮,開展實地採訪。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向泉州天后宮贈送《天後聖母事跡圖志》《媽祖頌》以及木雕作品《九九歸一》。

泉州天后宮不僅是媽祖文化的重要傳播中心,也是古代海上交通史的見證。古代泉州造船和航運發達,與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文化交往。南宋和元朝時,泉州港有「東方第一大港」之稱。
泉州天后宮建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初建時以「順濟」為名。順濟宮位於泉州古城南端,南臨晉江及沿岸港口。明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第二次出使西洋時途經泉州,特地遣使祭拜媽祖,還奏令福建鎮守官重修順濟宮;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少監張謙出使渤泥(加裡曼丹島文萊一帶),從泉州浯江(順濟橋一帶稱浯江)出發,出發前再次重修並改宮名為「天妃宮」。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再次途經泉州時,依制祭拜媽祖,鄭和行香所立碑石至今尚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平定台灣。出師之前,施琅特地從莆田湄洲奉請媽祖像,供奉在戰船上。感念媽祖助力,康熙特派禮部郎中雅虎等,繼御書香帛到湄洲媽祖祖廟及泉州廟祭祀,並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後」。自此,泉州天妃宮改稱天后宮。同年,施琅還增修澎湖天妃宮。

《敕封天上聖母圖》壁畫。
泉州天后宮是首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媽祖廟。
泉州天后宮建築獨具特色。
清雍正帝親筆御書「神昭海表」的橫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