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海峽兩岸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聯合傳承與傳播論壇在上海杉達大學舉行。上海市台辦副主任陽禮華、上海杉達學院副校長潘慧海、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秘書長周微微等50多名各界人士參與論壇。會上也發布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應用教育共同體宣言》,並為《大語言模型與數位人文應用產品研發中心》揭牌。
論壇透過主題演講、兩岸對談、非遺工作坊等形式,圍繞非遺文化傳承的中國式現代化教育,兩岸非遺文創產業方案,兩岸非遺文本庫的傳播應用,大語言模型與非遺數位人文融合創新的兩岸合作,非遺文創產品的兩岸青年創業,進行深度交流與研討,共同規劃、展望兩岸非遺傳承與傳播的未來。
論壇,與會者共同為「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應用教育宣言」揭牌。旨在促進兩岸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和應用上的教育協同合作,呼籲更多應用型高校,參與到兩岸中華傳統文化的資源共享,激發更多民間社會力量,增進兩岸民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利用數位技術,擴大產品設計應用範圍。
上海杉達大學副校長潘慧斌副認為,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兩岸共同的精神,是推動兩岸相互信任的協作動力,也是兩岸民間尋求共同富裕的來源。杉達將遵循非遺文化傳承的教育規律,描繪服務上海,適用浦東,切合杉達的兩岸非遺文創產業新質生產方案,以切實的行動,見證偉大歷史時刻。
台灣非遺工藝協會會長陳金旺對大陸領導人致力於非遺保護與傳承表示敬佩,深信兩岸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架構下,必能擦出更耀眼光芒。
上海杉達大學在論壇期間也成立了「大語言模式與數位人文應用產品研發中心」。中心旨在透過大模型的在地化微調,數位與實體動態對稱的人文耦合,推動大語言模型在數位人文領域的創新應用與商業轉換。透過大語言模型促進知識提取,範疇檢驗,概念分類,文本生成的具體應用場景開發,為學術研究、教育實踐和社會服務提供支援。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意味著上海民辦應用型大學,在促進兩岸文化教育合作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為上海浦東引領人工智慧與數位人文融合發展,為非遺產品的數位化、功能化、市場化、集約化與國際化創新,為中華非遺的生生不息、自給自足,建立新模式,開拓新路徑,踏上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