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植物園的「茶緣·中巴友誼園」舉行開園儀式。多件德化白瓷作品亮相「茶緣·中巴友誼園」,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成為園內吸睛的文化焦點,又一次把「中國白·德化瓷」推向國際舞台。
在戴玉堂,記者看到「茶緣·中巴友誼園」內的同款「雙國花韻——牡丹與卡特蘭共舞」花瓶,此花瓶由查姐瓷花部藝術總監查彩端、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建瑞、泉州工藝美術學院楊莎莎團隊創作。瓶身繪有中國的「國花」牡丹,以清致典雅的青花呈現,或含苞待放或欣然盛放的花朵層層疊疊,富有東方古典氣質。而瓶口處的卡特蘭,則是巴西的「國花」,其色彩明艷、花型碩大而奇特,在白瓷之上,卡特蘭被雕琢得栩栩如生,嬌艷欲滴。作品上的雙國國花交相輝映,恰似中巴兩國跨越千山萬水,攜手並肩、親密無間的生動寫照。
據悉,今年是中國與巴西建交50週年。裡約植物園「中巴友誼園」項目是國網巴控公司利用巴稅收優惠政策出資支持的社會責任項目。「中巴友誼園」開園前,國網巴控公司委託戴玉堂設計一對德化白瓷花瓶和三套德化白瓷茶具。接到委託後,設計團隊精心設計,在如何設計出一件內涵豐富、寓意吉祥,濃縮德化陶瓷千年文化積澱和藝術魅力,還要充分展現出兩國的情誼的作品上絞盡腦汁、反覆推敲,融入了許多小巧思。
「花瓶最初的設計是天球瓶,之後修改成賞瓶,歷經十多次的反覆修改和調整,最終在經典梅瓶造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作品胸圍50厘米,代表中巴建交50週年。瓶身彩繪部分採用青花分水工藝,繪製9朵牡丹、兩隻蝴蝶,靜中有動;浮雕則選用巴西著名標誌性建築——巴西利亞大教堂,巧妙運用到瓶頸部位。瓶口的巴西國花——卡特蘭,採用德化非遺捏花工藝製作而成。九朵卡特蘭與瓶身的九朵牡丹交相輝映,寓意兩國情誼長長久久。」查彩端說。這件作品除了在構思上凝聚著設計團隊無數的心血,製作過程更是充滿波折。德化白瓷以瓷土細膩純淨著稱,但要塑造如此複雜精細的花卉造型,對泥坯的可塑性、韌性要求極高。尤其是卡特蘭這種鮮花的唇瓣是裙罩狀,像蕾絲一樣,十分考驗捏塑功力,每一片都要經過反覆搓、捏、塑型,歷經無數次失敗嘗試,才逐漸掌握精準手感。
此外,「雙國花韻」花瓶因其體型較大、細節繁複,在燒製中受熱不均問題尤為突出,作品總是出現不同的塌陷。設計團隊通過調整燃料配比、優化通風設置、控制溫度等,歷經數十次燒製試驗,才最終摸索出適配這件作品的燒製「秘方」,確保花瓶出窯時能完美呈現出潔白剔透、溫潤細膩的質感,花卉細節纖毫畢現。
除花瓶外,三套德化白瓷茶具則是運用德化特色的冰種玉瓷,釉上手繪風鈴、牡丹等花卉,既富有東方古典的國色天香,又飽含桑巴風情的奔放熱情,彼此相處共榮,寄托了中巴兩國美美與共、花開富貴的和諧寓意。
此次德化白瓷作品入駐「茶緣·中巴友誼園」,是中巴文化交流長河中的一朵絢麗「浪花」,進一步夯實了兩國以藝術、民俗為紐帶的友好情誼根基,同時,也進一步增強德化陶瓷在國際舞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拓展可持續增長的國際市場空間。
「我們把德化千年非遺陶瓷技藝完美地呈現在國際舞台上,使之成為中國和巴西民相親、心相通的友好見證。」查彩端說,作為一名瓷花從業者,她將繼續堅定文化自信,守正創新,充分發揚工匠精神,不遺餘力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鄭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