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2024年度福建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科考調查結束。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李振基領銜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保護區發現虻眼、具芒崖壁薹草、崖壁薹草、擬三穗薹草4種高等植物,以及大型真菌煙熏離褶傘,均為全省首次發現。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推動的木蘭溪治理迎來25週年之際,這一新發現,備受關注。
記者獲悉,此次發現的4種高等植物,有3種在省內列入各自科屬,但虻眼此前在省內尚未設立科屬,現可謂填補了空白。據《中國植物誌》記載,虻眼屬約有10種,分佈於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我國僅有1種,即車前科虻眼屬植物。記者瞭解到,在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虻眼,為車前科虻眼屬下的一個種,是一年生稍帶肉質的纖弱草本,喜歡生長在潮濕處。其莖直立,葉對生,開淺玫瑰色或淺紫色小花。這種車前科虻眼屬植物,也生長在海峽對岸的台灣。
仙遊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郭宗寶告訴記者,保護區於2012年獲批建立,總面積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97.13%。有類型多樣、特色各異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恢復性增長。目前,已發現穿山甲、小靈貓、黃腹角雉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023年起,保護區管理處與廈門大學聯合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在今年科考調查中,保護區新記錄19個植被群叢、408種高等植物、11種魚類、9種鳥類、5種兩棲動物、9種爬行動物、40種大型真菌。
1999年12月27日,木蘭溪治理工程正式開工。經過多年接續奮鬥,木蘭溪已成為全國第一條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河流,實現了「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在去年公佈的我國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中,木蘭溪源頭與入海口聯袂上榜。當前,莆田市上下正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統攬綠色高質量發展,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為野生動植物生長提供生態屏障,鋪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湄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