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檔案】
慶安會館坐落於寧波三江口的東岸,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設,清咸豐三年(1853年)竣工。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臨大洋,西接江淮,南通北達,港通天下——這就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寧波。
奉化江、余姚江、甬江在此匯合,形成三江口,之後注入東海。這裡不僅是中國大運河南端的入海口,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千里運河連接萬里海波,媽祖文化傳播至此。
擁有170餘年歷史的慶安會館(天后宮),就建在這個河海相連、商賈雲集之地,成為當地文化地標。慶安會館是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的重要文化遺產,見證了寧波「港通天下」的輝煌歷史,並在海事民俗、商幫文化以及媽祖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發揮獨特的作用。2014年,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作為寧波段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的慶安會館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航運及貿易繁榮的重要見證
清晨,陽光灑在寧波三江口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位於三江口東岸江東北路156號的慶安會館,門前兩隻石獅相對而立,大門上方刻有豎排的「天后宮」三個紅色大字。
三江口距海20多公里。河海聯運,使得三江口成為中國的水上交通樞紐。隨著寧波港口的發展和航運業的繁榮,寧波船商的力量逐漸壯大,形成了實力強大的南北號船商群體。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媽祖,有航運的地方就有媽祖。早在北宋,許多福建商人來到寧波經商,媽祖文化也隨之傳入。媽祖大愛靈光播灑商途。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寧波北號船商選址三江口東岸,集資創建了慶安會館,館名寓意「海不揚波,慶兮安瀾」。清咸豐三年(1853年),慶安會館竣工,佔地約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
「慶安會館是我國近代海外貿易繁榮的重要見證。這裡不僅是船商們聚會議事的場所,也是祭祀媽祖的殿堂,是寧波地區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的重要場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館員丁潔雯介紹。
陪同記者參觀的寧波媽祖文化學者王國寶祖籍莆田,熱心於弘揚媽祖文化。「你們看,那上面刻的是什麼字?」順著王國寶的手指方向,記者看到了後殿正脊上從左至右刻著的「湄嶼鍾靈」四個大字。「這映證了慶安會館與莆田、與媽祖文化的深厚淵源。」
「對於在寧波的莆田人來說,慶安會館不僅是一座古老的建築,更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同行的寧波市莆田商會會長黃清傑說。
採訪期間,記者偶遇一群參加研學活動的寧波市曙光小學學生,他們邊聽邊看邊討論。「孩子們對媽祖的故事非常感興趣。」慶安會館講解員唐芮說,「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給人帶來正能量。」
歷史上有約200座媽祖宮廟
寧波第一座有記載的媽祖宮廟,是位於江夏街的宋·元天妃宮,始建於南宋紹熙二年(1191年),由福建船商沈法詢創建,後歷經多次重建與擴建。遺憾的是,1949年它在戰火中損毀。如今,江廈街立有一塊標示宋·元天妃宮遺址的石碑,以及一處宋·元天妃宮青石塔碑。
寧波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日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東,今年76歲。他在陪同記者採訪期間,一路談論媽祖文化。「大多數台胞信奉媽祖,寧波也有不少台胞。我正牽頭在寧波建立一個媽祖文化基地,希望通過媽祖文化促進兩岸人民的交流。」
位於寧波市北侖區春曉街道的中國港口博物館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港口主題博物館,館內設有專門介紹媽祖文化的展區。當得知記者來自媽祖故鄉時,講解員謝慧慧特別介紹了媽祖文化及慶安會館的相關信息。
在中國港口博物館附近的洋沙山風景旅遊區,有一座面朝大海的娘娘廟(即媽祖廟),幾名婦女在虔誠朝拜,低聲祈禱。
據悉,寧波沿海的許多漁民在出海前都會祭拜媽祖。
寧波是媽祖文化的重要傳播地。據不完全統計,寧波歷史上曾有200多座媽祖宮廟。媽祖文化廣泛傳播,孕育了豐富的海事民俗,成為寧波沿海人民重要的文化記憶。
由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得更廣
慶安會館的對岸便是寧波老外灘。
古老的港口,是寧波市民和遊客最喜歡的城市漫步地點之一。遊船在水面上緩緩行駛,燈光閃爍,與老外灘的古老建築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開埠以來,歷經1200多年,寧波港從河岸港發展成為海岸港。現在,寧波舟山港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300多條航線連接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連續15年保持全球貨物吞吐量首位。
從古代大港到現代化港口,寧波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始終與海洋緊密相連,也與媽祖文化密不可分。千百年來,從寧波港出發的人們將媽祖文化帶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讓「大愛和平」傳播得更廣。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籍坦桑尼亞裔作家古爾納先生2024年3月訪問中國時,到寧波首站選擇參觀慶安會館,感受「海絲」文化。鄭和下西洋時,曾抵達坦桑尼亞。在一次演講中,古爾納朗讀了鄭和《天妃靈應之記》碑文中的一段話:「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域,迥隔於煙霞縹緲之間。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誠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賴天妃之神護佑之德也……」
古爾納先生顯然對媽祖有所瞭解。他的演講不僅是對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種回應,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媽祖文化的致敬。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正是文明交流互鑒、交融共存的真實寫照,也是推動世界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力量。
【延伸閱讀】雕刻美 雙戲台
慶安會館建築氣勢宏偉,佈局嚴謹,結構精巧,沿著中軸線依次排列著宮門、儀門、前戲台、大殿、後戲台、後殿等建築。這裡彙集了當時浙東地區最精湛的工藝,包含1000多件朱金漆木雕和200多件磚雕、石雕藝術品,從中可以看出當初建造會館時的虔誠之心和巨額投入。
慶安會館有前後雙戲台,這一設計在國內罕見。過去,每當舉行重要的媽祖祭祀活動時,這裡都會演戲。前戲台的戲是獻給媽祖的,而後戲台的戲則是給船商、船工們觀賞的,實現「人神共娛」。
值得一提的是,慶安會館中一對蟠龍石柱和一對鳳凰牡丹石柱,據說是由福建工匠精心製作而成的,採用了高浮雕與鏤空結合的雕刻技法,堪稱國內少見的石雕藝術精品。
本版文圖: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卓晉萍 余靜 蔡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