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故里】一條民族融合的情感紐帶——聚焦湖南芷江天后宮

【「國保」檔案】
芷江天后宮,現存建築面積1970平方米,有山門、戲台、過廳、正殿等,是我國內陸地區最大的媽祖廟。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保碑

位於湖南西部、雲貴高原東緣的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遠離海濱。芷江天后宮坐落在縣城潕水河西岸,是當地地標性建築,在近300年的時光裡,見證了媽祖信仰的廣泛傳播,也為在湘打拼的莆商搭建起精神家園。
這樣典型山區的千年古城,緣何會出現這座內陸地區最大的媽祖廟?

水運交通便利 媽祖文化入湘

聽說有來自媽祖故鄉的記者專程來芷江天后宮探訪,從事媽祖文化研究數十年的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員田均權特別高興,不顧生病體弱,一早便帶著他的研究材料趕過來,領記者參觀,並介紹情況。他說:「為媽祖做事,應該的。」
芷江天后宮與福建來的商船有關。
芷江的水運交通十分便利。當地的桐油、木材等物產豐富,有不少人通過水路做生意。明朝時期,福建來的3艘商船通過長江進入洞庭湖,再入沅水、潕水,到達芷江從事商貿活動。當時一尊媽祖像安座在船艙,那是芷江人第一次見到媽祖。此後,閩商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上至貴州鎮遠各處,下行洪江、桃源、常德等地。漸漸地,閩商大量聚集於此。他們把媽祖像請上岸,建起媽祖廟,媽祖文化由此入湘。

古樸典雅的媽祖殿。

閩湘兩地客商在水上航行,曾多次遇災遭難,祈拜媽祖救災解難,化險為夷,惠澤侗鄉。人們對媽祖的崇敬之情愈加濃厚,於1414年在潕水河畔修建了一座天妃宮;1511年,天妃宮改名為普濟寺;1644年,普濟寺又更名為普安寺;1684年,普安寺更名回天妃宮。
芷江的商貿業有了閩商的加入越來越繁榮,閩商們需要一個議事場所,最終在潕水西岸擇地建起福建同鄉會館,並重新為媽祖修建宮廟,其規制就是現在的建築模樣。在芷江侗族自治縣檔案館,記者查閱了芷江天后宮的相關資料。1869年《芷江縣志》記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福建客民所建。」
在潕水河畔,記者看到,現代高樓與少數民族特色建築間,有著三進院落的芷江天后宮氣勢恢宏,顯得格外醒目。進入天后宮,映入眼簾的是戲台。天后宮負責人王興平說,以前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日,都會請戲班來為媽祖唱戲,當地信眾趕來看戲,十分熱鬧。
戲台兩側的走廊上掛著18幅畫,講述媽祖救苦救難的故事。這些是莆田畫師陳紅來的作品。「2022年秋天,陳紅來到芷江遊玩,機緣巧合之下發現芷江天后宮,便來敬拜媽祖。他看到牆上關於媽祖的壁畫模糊不清,當即主動提出給天后宮送畫。他果然說到做到,這讓我很感動。」2023年6月,王興平收到陳紅來寄來的50幅媽祖故事畫作,選擇部分精心裝裱後掛起,這成為天后宮的一道風景。

正殿內掛著「惠澤侗鄉」牌匾,侗族姑娘在拜媽祖。

青石門坊浮雕體現文化融合

芷江天后宮面朝湄洲祖廟的方向,其門坊上的青石浮雕,堪稱「江南一絕」。
「絕」在哪?芷江文管所原負責人蔣國經頻頻拍手比贊。他說,從遠處看,仿木結構重簷歇山頂式青石門坊的框架像個繁體「壽」字。走近細觀,95幅浮雕故事取材廣,是福建沿海文化與湖湘文化融合的體現。其雕刻技藝高超,人物形態萬千、栩栩如生,令人驚歎,是明清民間石雕建築工藝的代表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青石圍欄上雕刻的石榴、蓮花、大象、雄獅,有「流連難相思」之意,飽含了閩商對家鄉濃濃的留戀和思念。
採訪期間,前來拜謁媽祖的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來自湖南婁底的遊客李牡丹攜家帶口到天后宮祈福。作為電視劇《媽祖》的劇迷,她認為媽祖代表了人們對安全、和平與希望的祈盼。到天后宮實地參觀瞭解後,她內心對媽祖的崇敬之情與日俱增。
鄭建成,懷化市福建商會執行會長,秀嶼區人。2007年,他從北京轉戰懷化,從事房地產商業開發。面對一個陌生環境,他迷茫過、無助過。每當這時,他便來到天后宮,在馨香中尋找前路。多年來,他秉承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在當地修路造橋、拓展高質量城市空間,助推城市向「新」生長,收穫了好口碑,也讓當地人看到了肯吃苦、有衝勁、能作為的媽祖故鄉人。

芷江天后宮對岸的吊腳樓。

共同精神紐帶 弘揚和平文化

芷江媽祖文化研究學者楊長軍多次來到莆田湄洲島朝拜媽祖,直觀感受媽祖文化的魅力。這也是他引以為傲的事。
與媽祖結緣,楊長軍是受了外祖母的影響。他的外祖母是福建人。楊長軍從小跟著外祖母在天后宮幫忙,對媽祖信仰耳濡目染。作為傳承者,他積極參與媽祖文化研究交流,2004年推動成立芷江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同年10月,芷江媽祖天后宮成為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首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隨著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在當地頻繁開展,媽祖的故事被越來越多人瞭解。如今,媽祖文化已成為當地25個民族居民共同的精神紐帶。
芷江侗族自治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唐成鐵表示,「和平名城」芷江以文化搭台,通過媽祖文化、和平文化、民族文化等歷史情結,架起一座心靈互通、文化互訪、經濟互惠的友誼之橋。芷江已舉辦多屆國際和平文化節,還連續舉辦了九屆海峽兩岸和平文化之旅,並先後組織媽祖文化交流團、抗戰歷史文化交流團等赴台進行學習交流,以心交心,以誠待友,增進「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兩岸「朋友圈」日益廣闊。在媽祖文化的推動下,芷江已成為「國字號」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合作基地,進一步促進兩岸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遊客在芷江天后宮參觀。

【延伸閱讀】潕水流域的媽祖文化

潕水流域是大陸西南內陸山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帶,芷江就位於潕水河中下游。據《懷化市志》記載,該流域歷史上至少建有4座媽祖廟,分別為懷化鶴城區天后宮、芷江天后宮、貴州鎮遠天后宮、黃平舊州天后宮。

本版文圖: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玲 楊怡玲 許曉玲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