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檔案】
鎮遠天后宮,又稱福建會館,由山門、正殿、戲樓、東西兩廂、西院、東院(膳房)、梳妝樓等建築組成。2019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古城鎮遠人氣旺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與世居於此的少數民族居民交織成別樣的風情。
在這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內,鎮遠天后宮是熱門打卡地。
歷史上的鎮遠是「湘楚」入滇黔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主要驛站之一。武陵山脈與苗嶺山脈在此交匯,路懸千尺「黔道難」,海神媽祖緣何出現在遠離大海的黔東南苗疆?
黔道難,沿著水路輾轉千里
航拍鏡頭下的㵲陽河,以「S」形將鎮遠古城一分為二,流淌成「太極」符號。明代,朝廷在㵲陽河北岸設府城,南岸為衛城。有了城池,就有駐軍,所採取的以軍惠商政策引來大批商人。
鎮遠地勢險要,但水運發達。包括莆商在內的福建商人從沿海出發,溯長江、沅水、㵲陽河一路輾轉千里,於鎮遠碼頭登岸,在城中心豎起了同鄉會旗,又將福建人敬仰的海神媽祖從故鄉請來,建造了頗具規模的會館。天后宮與福建會館合二為一,是福建遊子「遠方的家」,促進了媽祖信仰在長江流域沅江上游最大支流㵲陽河沿線傳播。
鎮遠天后宮北靠石屏山,南臨㵲陽河。記者從天后宮碼頭,穿過古驛道,拾級而上,88級石階直鋪山門。山門為磚砌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牌樓,門楣鏤刻行書直豎石碑,書寫「天后宮」三個大字。
「古碼頭石階陡峭險懸。」隨行的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採訪部指導員邱力說,登上山門,不是仰望就是俯首,體現對媽祖的尊崇。
69歲的鎮遠縣政協文史委原主任劉興明當起「導遊」:「你看,後殿的屋脊鏤空,沿用了福建東南沿海防抗颱風的巧妙設計,正殿重簷翹角和屋脊上雕刻的鳳在上龍在下,由此判斷其建築年代在清晚期……」
明嘉靖《貴州通史》記錄「天妃廟在玄妙觀」,是媽祖落戶鎮遠的最早記載。現存的鎮遠天后宮,是經過戰火之後,由清代鎮遠知縣、福建人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資的,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緒二年(1876年)間重建。
曾任黔東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的鄭秀全回憶,1998年,鎮遠天后宮重修,特地派人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考察。感念媽祖救助海難、獻出年輕的生命,便在天后宮正殿供奉年輕媽祖塑像。
記者看到,正殿大門楹聯「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與湄洲媽祖祖廟寢殿一樣,體現一脈相傳。
時至今日,福建商幫帶來的媽祖香火,在這座西南邊陲小城落地生根,鎮遠天后宮成為深入苗嶺深山規模最大的媽祖廟。
山海情,媽祖文化融入苗侗
黔東南匯聚46個民族,被譽為「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媽祖文化在這裡和苗侗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相生。
鎮遠天后宮牆上的「媽祖文化㵲水分佈圖」,描繪從㵲水上游貴州省甕安縣到㵲水下遊湖南省洞庭湖岳陽市沿線分佈的天后宮,其中鎮遠天后宮最險、最高,建築工藝最美。
「媽祖是北宋年間莆田的一名漁家女……」侗族青年楊慧在鎮遠天后宮上班,受媽祖文化熏陶,向全國各地的遊客講解媽祖故事。
一座座天后宮,見證了內陸航運與經貿發展史。81歲的陶鍾麟是鎮遠縣原文廣局局長,曾寫下《平安女神與天后宮》一文。他告訴記者,從鎮遠水路下湖南八百里洞庭,其間有200多米的落差,灘涂多,峽谷險,稍不注意就會觸礁。眾多少數民族船工和漢族船工一樣,每次貨運起航前,到天后宮祈求平安。
千年媽祖,以穿越時空的影響力,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少數民族同胞認同媽祖,到天后宮趕廟會,農曆三月廿三是當地最熱鬧的一天。
「過去祖輩在㵲陽河捕魚,都要先祭拜媽祖。」苗族青年田大橋說,端午節賽龍舟是鎮遠盛大的民族傳統體育賽事。老一輩曾說過,把媽祖請上龍舟,保國泰民安。
「我來自莆田九牧林,媽祖是我的祖姑。」貴州省政協委員、福建總商會名譽會長林光進曾參加《中國內陸媽祖文化研究》課題組,與國內多位專家一起,找尋貴州的媽祖文化群落。他說,苗寨禮俗多,一般不信教、不信佛,但許多苗家平時崇拜一個叫林姑娘的,說她是「水神婆」。貴州各地至今流傳許多媽祖的神奇故事。
鎮遠縣文體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唐華說,媽祖文化沿江河湖海到達貴州,促進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文化融合,體現中華民族一家親。
紅土地,天后宮的紅色印記
歷史上,舊州是㵲陽河上溯到黔東的最後一個通商碼頭。在黃平縣文物局,記者翻閱《黃平縣志》瞭解到,舊州天后宮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建。
黃平縣是革命老區,舊州古城則是黃平的「紅色中心」。作為重要的革命遺址,舊州天后宮現被闢作「黃平縣革命歷史陳列館」,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院子裡有一組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的雕塑。
天后宮融入貴州這片紅色土地。在舊州天后宮,有一幅描繪紅軍包紮傷員的壁畫。講解員黃朝琴說,1934年10月2日,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將軍率領紅六軍團到達舊州,在天后宮設立紅軍臨時醫院,收治了30多名紅軍傷員。10月3日紅六軍團離開舊州後,臨時醫院隨之撤離。這幅壁畫是當時紅軍繪製的,至今已有90年歷史。舊州天后宮既是貴州省革命文物,也是長徵文物。
【延伸閱讀】兩任鎮遠知府是莆田人
鎮遠史書上,有關於莆田籍知府濃墨重彩的記載。他們在當地沿襲家鄉媽祖信俗,把媽祖文化帶到鎮遠。
莆田人周瑛在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任鎮遠知府,任期3年,勤政清廉,編修了弘治《鎮遠府志》,並有眾多詩詞留存。
莆田人黃希英是「閩中文章始祖」黃滔的二十世孫,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擔任鎮遠知府,擅長詩文,致力於興行教化。他在當地建立紫陽書院,為鎮遠文化教育作出貢獻。
本版文圖: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凌燕 許曉玲 林羅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