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檔案】
長樂仙岐顯應宮,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清光緒年間被風沙掩埋。1992年,遺址被發現,埋沒地下的顯應宮重見天日。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建閩江入海口南岸的福州長樂區,是築陂建設木蘭溪的錢四娘的家鄉,是媽祖文化最早傳播地之一。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長樂曾有超過40座媽祖宮廟。
在長樂區漳港街道仙岐村,就有一座遠近馳名的「媽祖廟」,即仙岐顯應宮,至今已有886年歷史。它曾目送海上萬千風帆,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也曾因風沙一度掩埋地下。
有886年歷史,清光緒年間神秘消失
採訪當日,湄洲日報記者和福州日報記者一同前往仙岐村。仙岐顯應宮位於福州長樂國際機場附近。這座歷史悠久的宮廟,卻在清光緒年間神秘地消失了。
顯應宮管委會副主任鄭依德今年74歲,已在該宮廟工作了近30年。他介紹,顯應宮始建時俗稱大王宮,因祀有媽祖像,又稱天妃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顯應宮還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葺。然而,到了清光緒年間,一場巨大的風沙災害,造成顯應宮被掩埋。從此,顯應宮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直到1992年6月,長樂國際機場啟建才讓這座宮廟重見天日。當地村民在挖沙時偶然發現一塊古碑,引起了當地政府和考古專家關注。隨後,遺址開始發掘,並對外開放展示。因出土時,眾多蝴蝶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人們又稱顯應宮為「蝴蝶廟」「蝴蝶宮」。
「長樂的媽祖廟數量眾多,有的是官方出資建造,有的是民間自發建立,還有的是當年由皇帝下令建造。長樂靠海,海洋經濟在當地人的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漁民們長期在海上勞作,為祈求出海平安,就紛紛建立起媽祖廟。」長樂媽祖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建新說,長樂距離媽祖故里莆田僅100多公里,與媽祖祖廟所在的湄洲島直線距離很近,這使得媽祖文化很早就傳入了長樂,並在這裡迅速傳播開來。
沙丘中出土了媽祖像等44尊彩色塑像
顯應宮遺址出土後,經福建博物院和福州市考古隊的搶救性發掘,沙丘中出土了44尊彩色塑像,包括媽祖像。這些塑像是福建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年代最為久遠的泥塑神像群,為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了媽祖文化的早期傳播與鄭和下西洋的輝煌歷史。遺址中還出土了一塊由清嘉慶皇帝親筆題寫的「願愈應」匾額。
記者看到,現在的顯應宮分為地面新宮和地下古宮兩個部分。新宮佈局嚴謹,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建有牌坊、山門、觀音閣、天后殿、大王殿等。天后殿供奉著媽祖,大王殿左邊壁上還保留有出土時飛臨的彩蝶標本。
走進地下古宮,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撲面而來。地下古宮為二進結構,四周為土築和石砌圍牆,寬13.2米,深26.4米。燈光昏黃,投射在塑像上。這些塑像歷經滄桑,依舊栩栩如生,被玻璃罩保護起來。其中,媽祖坐像神情慈祥,戴著一頂金色冠冕。
「這些石牆都是原有的,出土塑像也是按原標高、原序列置放,供大家參觀研究。」顯應宮營銷部經理林真說,「塑像在黃沙下掩埋了近百年,出土後又經過了30餘年的氧化,現在色彩還很亮麗,而且形態各異,充滿了藝術的魅力。」
稀世國寶,千字石碑!鄭和撰文頌媽祖
長樂南山腳下的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時船隊等待季風的理想地點。每次航行前,鄭和的船隊都會來到這裡進行集結,進行一系列準備工作,停留時間從數月至一年不等。他不僅在這裡祭祀媽祖,建造了數座「天妃行宮」,還親自撰文並刊立《天妃靈應之記》碑。
如今,這塊碑保存在長樂城區鄭和公園內的鄭和史跡陳列館。走進陳列館,記者看到各類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物、史料,《天妃靈應之記》碑被置於最重要的位置,被玻璃罩保護起來。
《天妃靈應之記》碑立於明宣德六年冬季,即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因此被稱為「鄭和碑」。其實它也是一塊名副其實的「天妃碑」,因為碑文中不僅記錄了鄭和前六次下西洋的詳細經歷及第七次航行的準備工作,還描述了鄭和及其船隊在多次危難中得到媽祖救助的傳奇故事,表達了鄭和對媽祖深深的敬仰與感激之情。
「這塊碑高1.62米、寬0.78米、厚0.16米,碑文正文共有31行,總計1177字,除了極少數文字因風化難以辨認外,其餘都可清晰辨認。」陳建新說,這是一件真正的「國寶級」文物,對於研究鄭和下西洋及媽祖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據介紹,這塊碑與顯應宮的塑像一樣,都是失而復得。1930年,一個農民在南山天妃宮舊址發現了這塊碑。隨後,它歷經戰亂,被輾轉保護,直至1985年被安置於鄭和史跡陳列館。2006年,《天妃靈應之記》碑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文物。
這塊碑之所以珍貴,還因它是獨一無二的。南京天妃宮的《御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江蘇太倉《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跡碑》和長樂《天妃靈應之記》碑,是公認的3塊研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實物史料,但前面2塊都僅存碑文,原碑早已丟失或毀壞,現在看到的都是根據文獻所載重新複製的。只有《天妃靈應之記》碑是當今僅存的詳細記載鄭和七下西洋的石碑。
雲帆高張,晝夜星馳。600多年前,鄭和與他的船隊從這裡揚帆起航,創造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線最遠的航海紀錄。媽祖文化隨之進一步走向世界各地。
600多年後的今天,作為福州「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前沿陣地,長樂續寫著向海圖強的壯麗篇章。
【延伸閱讀】鄭和在長樂修建媽祖廟
作為鄭和船隊最重要的集結點,長樂至今還有不少鄭和留下的珍貴文物及遺跡。
鄭和史跡陳列館講解員鄭群告訴記者,這裡原是「天妃行宮」。明永樂十年(1412年),鄭和為感謝媽祖庇佑,在此修建了這座媽祖廟。後來,鄭和還在這裡主持修復了始建於北宋的聖壽寶塔(又名三峰寺塔),在天妃行宮左側新建了一座三清寶殿。這樣,南山上的塔、寺、宮、殿一應俱全。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三峰寺塔,其他建築都在歷史的變遷中消失了。
1985年,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580週年,長樂將南山公園更名為鄭和公園,並建設了一系列與鄭和航海歷史相關的紀念性建築和設施,包括在鄭和所建的「南山天妃宮」舊址上建起了「鄭和史跡陳列館」。當時遺址上出土原天妃行宮柱礎石5件,其大小相同,建館時作為柱礎使用4件,現存1件。
本版文圖: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朝明 吳桂勇 陳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