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值寒冬,在貴州遵義市餘慶縣大烏江鎮紅渡村,茶農們仍然在茶園裡忙碌——他們正對茶園進行冬季管護作業,以期促進茶葉提質增產。
距離茶園不遠處的助農直播間裡,一場「升級改造」也正在進行。「我們要為今年夏季新茶上市後更好地進行銷售做準備。」紅渡村駐村第一書記徐毅說,村裡種有小葉苦丁茶,經加工後在直播間銷路還不錯,去年有一場直播賣了6000多元。
地處中國西南的小城遵義是種茶大市。據遵義市農業農村部門統計,全市優質茶園約200萬畝。餘慶的小葉苦丁茶、湄潭的綠茶、正安的白茶……當地茶葉品種豐富、品質優良,受到全國眾多茶友的喜愛。
在有著約60萬畝茶園的遵義市湄潭縣,茶產業使得鄉村呈現生機勃勃景象,鄉村的大幅標牌除了「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還有「走,到湄潭當農民去」。
然而40多年前,湄潭種茶規模小,比較優勢並未轉化成富民產業。為打破貧困「魔咒」,20世紀80年代初,核桃壩村村支書何殿倫決意「吃第一口螃蟹」,他從茶科所引進優良茶樹苗木,帶動村民種茶,造就了當地最早的一批「萬元戶」。
近年來,當地茶產業面臨新挑戰:名優茶市場日趨飽和,傳統產業轉型需求迫切。
「湄潭茶葉在業內知名度很高,品質優、產量大、出品穩,鮮爽十足,非常適合用作新茶飲的基底。」42歲的湄潭縣「新茶人」魏矗巍說。
2021年,魏矗巍將新茶飲生產企業引入湄潭,由他擔任公司總經理。基於湄潭龐大的茶葉產量和季節風味特點,魏矗巍根據不同品牌的要求,跨品種、跨區域、跨季節,調整茶葉的配比。
目前,他的公司出貨量最大的茶葉有20餘種,覆蓋紅茶、綠茶、烏龍茶、茉莉花茶等常見的茶飲用料,並開發了200餘種各類口味的茶葉、沖泡茶包等產品。短短三年多時間,他的公司年產值已增至億元左右,並帶動湄潭茶農增收1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50餘個,讓更多當地農戶從茶葉中嘗到新甜頭。
「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希望中國茶能成為全世界的開門七件事。」新年伊始,忙著為春節備貨的魏矗巍,許下了更長遠的願望。
目前,湄潭全縣有茶葉生產、加工、營銷企業及加工大戶769家,產品涉及綠茶、紅茶、黑茶及茶葉籽油、茶多酚、茶樹花、茶花面膜等15類綜合開發產品。
為了讓茶產業更環保,制茶工藝也在提檔升級,使得茶海成為遵義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過去用柴火炒茶,會產生很多燃料廢渣,不僅低效,也污染環境。」貴州湄潭蘭馨茶業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經理方國紅說,當前公司制茶生產線全部採用電能來完成,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茶葉品質,也降低了環境污染。
「以電氣化設備取代煤、柴和生物顆粒制茶,越來越多的茶企走向了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遵義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總經理鄭之軒說,遵義市已累計完成電制茶項目108個,替代電量超3477萬千瓦時,相當於替代標準煤293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320噸。
如今在遵義,綠色、環保、乾淨制茶成為新風尚,產業鏈延長、新茶飲飄香,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博覽園、「茶海之心」景區、中國茶工業博物館等茶旅融合新場景不斷湧現……氤氳茶香交織成更怡人的產業之風。(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