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工皮具製作所內,非遺福州髹(xiū)漆全牛皮箱製作工藝第四代傳承人何巍正忙著指導遊客體驗戧(qiang)金漆藝技法。刻線、填漆、擦除、撒金粉……隨著金粉緩緩嵌入漆板上的紋路,原本樸素的黑色線條逐漸閃耀出金光,引得圍觀者連連驚歎。這一幕,正是何巍推動非遺「活」起來、「潮」起來的縮影。
在現場,記者繫上圍裙,戴上手套,體驗一把這傳承百年的漆藝技法。當記者的手觸碰到細膩的漆料,嘗試著在器物上勾勒出第一道線條時,每一筆的落下,感受著漆藝在指尖流轉的魅力。
髹漆全牛皮箱曾是福州民間婚嫁「五大嫁妝」之一,其工藝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匠人以整張牛皮為料,髹塗大漆,輔以杉木骨架,製成防水、防蟲、耐用的皮箱,堪稱「老福州人的『LV』」。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項技藝一度瀕臨失傳。何巍放棄遊戲公司高管職位,十年如一日鑽研技藝,不僅復原傳統技法,更將技藝從箱包拓展至茶具、筆記本、祈福牌等生活化產品,讓古老工藝重回大眾視野。
「非遺要活下來,必須與時代對話。」何巍的工坊裡,陳列著錦鯉旗袍皮具套裝、真皮醒獅頭等跨界作品。錦鯉魚皮紋理呼應古厝斑駁牆瓦,旗袍造型靈感來自福州才女林徽因;醒獅頭則融合福州花燈技藝,耗時數月手工雕琢。他還與角梳、茉莉花膏等非遺傳承人合作,推出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寓意的「才女梳」「八方來福杯」等產品,售價親民,成為遊客選購的伴手禮。
「非遺不能只停留在展櫃裡,要讓人動手參與。」春節期間,何巍在酒店內開設漆藝體驗課,吸引大量親子家庭。遊客可親手製作漆畫鑰匙扣、染色祈福牌,體驗戧金漆藝技法等。「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理解匠心的份量。」這類活動不僅讓非遺「可帶走」,何巍還通過短視頻教學和線下互動,讓更多人瞭解認識這門技藝。
「非遺傳承不能自嗨,必須經得起市場檢驗。」何巍坦言,曾專注於鱷魚皮高端定制,受眾有限。如今,他轉向大眾市場:兩三百元的皮具、19.8元的DIY材料包、景區蓋章筆記本等,既滿足遊客需求,又降低體驗門檻。他認為,只有讓非遺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實現可持續傳承。
「現在遊客們不只是走馬觀花地看建築,更懷著對文化的熱忱,還要帶走文化。」何巍站在熙攘的工坊中感慨。從瀕臨失傳到跨界破圈,福州髹漆全牛皮箱技藝的復興,印證了非遺與大眾「雙向奔赴」的力量——當傳統技藝擁抱創新、放下身段,便能跨越時空,在新時代的脈搏中生生不息。(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