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專刊】闊步走來的「未來之城」——河北雄安新區設立七週年觀察

七歲雄安,沐浴著明媚春光,生機勃發。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設立7年來,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準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稱奇跡:城市建設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創新應用活力迸發,優質服務創造新生活……高標準的規劃藍圖正在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北京交通大學雄安校區建設現場。新華社

新高度:城市建設發展取得新突破
隨著一個個地標性建築的崛起,雄安新區啟動區天際線悄然變遷——150米高的中國中化大廈,作為這片新天地中最高的建築之一,3月底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象徵著雄安迎來發展新高度。
中國中化大廈附近,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片區建設正酣,建成後將成為新區活力門戶。目前,雄安新區380多個重點專案累計完成投資6700多億元,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
越來越多的央企總部和二三級子公司在雄安新區落戶,開始拉動這裏的產業持續向高向新。
「雖然中國星網總部大樓還沒正式入駐使用,但圍繞中國星網的空天資訊和衛星互聯網產業鏈與創新生態正加速形成。」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王彥偉說。

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新華社

目前,空天飛行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雄安掛牌投用,中國星網和電信運營商等單位組成的中國空天資訊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加快組建,打造全新的「空天資訊+」產業生態。中國電信謀劃打造空天資訊港,芯聯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窄線寬雷射器訂單不斷,可用於高空衛星測風、測距、測速等場景。
2023年雄安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52家,目前央企已在雄安累計設立各類機構200多家,示範作用和集聚效應凸顯。此外,首批4所疏解高校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案建設有序推進,第二批疏解單位承接工作有序展開。未來,北京15所高校將向雄安疏解,使這裏成為央企總部和高校聚集地。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雄安新區著力建設一座令人心嚮往之的「未來之城」。目前,雄安累計建設144公里地下綜合管廊,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形成了涵蓋3大類、9個方面、200餘項標準的智能城市建設標準框架。
來雄安投資創業的民營企業日漸形成聚集效應,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入駐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中視播星(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元宇宙技術研發的「數字人」,既能開展直播帶貨,將來還能應用在學校、醫院等場所,提供諮詢、指引等服務。目前,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已聚集70家科技型企業,今年還計畫引進、孵化前沿技術企業不少於100家。

中國星網總部大樓。新華社

新場景:科技創新應用活力迸發
雄安新區之新,貴在創新,成在創新。
走進雄安科創中心,一項項創新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作為雄安新區科學園管委會副主任,馬揚飆每天忙著接待高科技企業團隊,有時一天要開多個專案對接會,涵蓋量子通訊、晶片設計、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
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百家科研院所創新發展聯盟成立,雄安創新研究院創建多個科研平臺,為科技創新積蓄了新動力。雄安新區出臺12項科技創新支持政策和一批針對空天資訊、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等的專項支持政策,設立科創種子基金、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央企疏解基金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中化大廈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

不久前,雄安入選全國「千兆城市」授牌儀式在雄安舉行,中國鐵塔(雄安)科創中心落戶雄安開展「室分+北斗」空間資訊感知技術創新攻關。圍繞數字技術,雄安構建了智能網聯、IPv6、鴻蒙、光電子等創新生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資金鏈、價值鏈「六鏈融合」,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地。
場景應用平臺,是引領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實驗田。
去年底,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和首批9項場景大賽啟動,聚集開發一系列創新場景應用,推動最新技術和產品在雄安孵化、轉化、產業化、場景化,陸續吸引了530多家單位報名參賽。
雄安「地上、地下、雲上」三座城的探索與實踐,也為創新應用提供了豐富場景。
地上雄安,「聰明的路」與「智能的車」對話,無人駕駛智能網聯巴士納入城市公交體系;京雄高速實現運行狀態即時智能監測,路面異常交通事件監測縮短至30秒以內。

芯聯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內調試設備。 新華社

地下雄安,水、電、熱、氣等管線都「住進」綜合管廊;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片區10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將構成一座「地下城」,高鐵、地鐵在地下可平層換乘,旅客「出站即入城」;「5G+北斗」定位導航技術,為容東超過20萬平方米地下停車場提供導航。
雲上雄安,「城市大腦」助力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孿生共建」,催生無數智慧應用場景。「刷臉吃飯」「獨居老人云守護」等智慧生活觸手可及,城市智慧管理變為現實。

新生活:宜居宜業「人民之城」造福百姓
手持「雄安一卡通」社保卡,北京史家胡同小學雄安校區員工李茜既能在京雄兩地圖書館分別借閱圖書,還能在京津雄刷卡乘坐公交和地鐵。一卡在手,能辦事、能領錢、能看病、能乘車、能消費,方便省心。
「北京的事雄安能辦,雄安的事北京能辦。」隨著政務服務「同城化」提速,如今京雄107項服務事項實現同城化辦理,3500餘項北京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可通過「雲」窗口在雄安實現「跨區域無差別」辦理。
雄安新區高標準佈局公共服務資源,完善政策措施,下足繡花功夫建設宜居宜業「人民之城」。
「雄安落實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疏解人員保障得到全方面加強。」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局長高立春說,雄安在三級醫院住院報銷比例、職工大病報銷比例等方面與北京市基本一致,在門診報銷比例等方面高於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實現了「京雄同城化」;疏解人員子女轉學隨來隨辦,還可按規定轉學回北京並參加中高考。
政策突破,保障了疏解人員在雄安創業和居住條件、工資收入總體不低於在北京時的水準。新建片區住房實行現房銷售、精裝交付、合理定價、交房即交證,且在享受公共服務方面實現租售同權。
雄安,這座新城人氣越來越旺,煙火氣越來越濃——
每週二早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普外科副主任曹鋒都登上班車趕往雄安宣武醫院接診患者,並手把手帶教年輕醫生。在120多名北京醫務人員支援下,雄安宣武醫院(一期)30個科室平穩運行,為患者提供與北京宣武醫院同品質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診療服務。
在家門口的社區老年食堂,60歲以上老人就餐有打折優惠;零工驛站為居民推薦各種就業崗位,鄰里中心則讓居民日常理髮、修理、縫紉等生活小事就近解決。在「15分鐘生活圈」,居民日常需求可以得到滿足。
不斷優化的人才環境,讓雄安成為年輕人「放下行囊、成就夢想」之地。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在雄安求職,可免費在人才驛站住宿一周,正式入職後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並享受生活補貼。目前,雄安已累計引進「雙一流」高校人才3000餘名、創新創業人才3萬餘人。
2024年是雄安新區實現「聚要素」的重要一年,這裏將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要素集聚力、自我發展力。
一座承載著希望和夢想的「未來之城」,正向我們闊步走來。(新華社)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 新華社

承接疏解加力提速 服務保障持續優化
不久前,中國大唐集團置業有限公司成功競得雄安新區啟動區總部區一宗地。這是繼首批4家北京疏解央企之後,又一家疏解央企競得啟動區地塊。這宗地位於雄安東西軸線以南,將承接央企總部疏解,吸引科技研發、綜合能源等符合新區功能定位的業務板塊入駐,導入科技創新資源和高端高新產業。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承接北京央企、醫院、高校等功能疏解落地正呈現加力提速態勢。首批4家疏解央企中,中國星網總部啟動試運行,即將搬遷入駐;中國中化大廈、中國華能總部正開展裝飾裝修等施工;中國礦產資源集團雄安總部專案正開展地下結構施工。
首批疏解高校和醫院中,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均已開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醫學中心(雄安院區)已確定選址。第二批疏解的高校已基本確定選址,其中華北電力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5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均落戶在起步區第一組團。

在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普龍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展示巡檢機器人。 新華社

為推動央企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向雄安疏解,新區成立工作專班,實行企業遷移「全程網辦」,建立「一企一策」全流程跟蹤服務保障機制,保障疏解單位順利落地。
近日,國鐵集團重點監管鐵路公司——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完成遷址雄安新區註冊地變更工作。這家公司由國鐵集團和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設立,承擔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經營開發等任務,服務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目前已建成投運多條城際鐵路。
通過全面落實疏解政策、持續提升承載能力,今年以來雄安新區落地央企二、三級子公司達26家。一批市場化疏解專案落地,其中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一階段)已建成投用。目前,央企已在雄安設立各類機構近300家。

無人駕駛智能網聯巴士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道路上行駛。 新華社

瞄準新一代資訊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端高新產業,雄安持續優化政策,促進創新資源和人才聚集。
在近日舉辦的2024雄安新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交流活動中,雄安新區發佈了支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建設、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提出支持措施。雄安新區人工智慧大廈啟動運行,成為人工智慧產業落地雄安新區、形成產業聚集的重要載體。
伴隨著承接疏解和產業發展持續推進,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和政務服務也持續完善,為城市發展提供支撐。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等多家北京三甲醫院已確定將建設雄安院區。9月初,雄安首家教育集團——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教育集團揭牌成立,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加速在新區聚集。

市民在雄安政務服務中心內辦理業務。 新華社

得益於北京和雄安數據共用,京雄同城化持續推進。其中,京雄兩地社會保險業務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均等化服務。「雄安一卡通」社會保障卡功能涵蓋了政務服務、待遇發放、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在人社服務、就醫購藥、公共交通、圖書借閱等場景實現與北京跨區域通用。目前,「雄安一卡通」髮卡量達28萬張。
公司從北京到雄安的跨省遷移,也實現了「一鍵遷移」,無感暢辦。遷移後,公司原名稱沿用、原資質保留、原文書互認、原業務延續。北京小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菁菁說,從北京遷到雄安後,公司名稱不用更改,納稅信用等級等資質繼續保留,經營業務實現了無縫銜接。
截至目前,京雄兩地141項服務事項實現「同城化」辦理,近3500項北京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可通過「雲」窗口在雄安新區辦理。(新華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