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咖啡百年醇香受好評

春日,「春城」昆明艷陽高照。因古時「文人如林」得名的昆明文林街如今「百咖雲集」,數十家咖啡館人頭攢動。黑松露dirty、銅鍋煮咖啡等「雲南特調」頗受各國遊客歡迎,國際化和本土味以咖啡為紐帶在這裡自然交融。
早在130餘年前,蒙自開關通商,盛行西方的咖啡文化隨各國商人進入雲南。1905年,法國人在蒙自開設雲南第一間咖啡吧。此後,喝咖啡漸成本地人時尚。中越邊境河口縣一家咖啡店主理人馬熙騰回憶,過去常見街頭老人們用搪瓷口缸盛咖啡,細飲慢啜、圍坐聊天。
1910年,連接雲南昆明和越南海防的滇越鐵路通車,這股時髦的咖啡風隨即刮到昆明。不少人從南洋來到昆明,街頭巷尾各色咖啡館林立,以「南來盛」最負盛名。陳嘉庚是其老主顧,沈從文在此宴請胡適,美國飛虎隊員在此聚會,西南聯大師生亦是常客。
這份「舶來味道」還蘊含「僑味」。1939年至1942年間,3200多名東南亞華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日戰爭。由於車隊常過,滇緬公路沿線開了很多咖啡店,成為南僑機工休憩、相聚的場所。南僑機工許海星生前回憶,「我們多次嘗試喝『鹽咖啡』,消除連軸運輸的疲憊」。
「1937年,愛國僑領梁金山用馬幫從緬甸馱回咖啡種子。」僑鄉雲南保山咖啡從業者謝顯文說,咖啡在保山開花結果,殷紅飽滿的果實讓當地發展為雲南精品咖啡生產基地之一。

雲南昆明民眾在滇池湖畔打卡咖啡集市,享受週末閑適時光。 中新社

經過多年發展,地處北迴歸線咖啡種植「黃金地帶」的雲南,已成為中國咖啡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產區。高海拔低緯度的立體氣候和本土種植方式造就雲南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的風味。
「我給這杯咖啡取名為『初戀』,來嚐一嘗。」雲南省普洱市一家咖啡莊園中,負責人廖秀桂熱情地招呼遊客。
廖秀桂是雲南最早一批從事咖啡種植與加工的專業技術人員,見證了雲南咖啡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如今,他又經歷雲南咖啡產業的精品化之路。
廖秀桂說,「優良的品種是成就精品咖啡的基礎,僅我們莊園就試種50多個品種。」在當地咖啡人的共同努力下,雲南風土孕育出的咖啡已刻畫出獨特的風味地圖。
不僅如此,咖啡從業者們一面聚焦雲南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一面打造精品咖啡莊園,探索咖旅融合模式。
更多雲南企業將咖啡與雲南獨特的文化和食材結合,推出一系列別具一格的咖啡產品。諸如古樹茶、野生菌、牛油果等特色食材,都被精心融入咖啡之中。
據「雲南之味」杯測會組織者、咖啡尋豆師樊經緯介紹,在英國、日本等國家舉辦的多場杯測會上,花香、果香豐富,味道乾淨均衡的雲南咖啡豆受到各國專業人士和愛好者認可。「在歐洲,很多咖啡店都能見到雲南咖啡的身影,足以說明雲南咖啡的『咖位』正在提升。」(中新社)

中國(普洱)國際咖啡博覽會上,參展商沖泡咖啡請觀眾品飲。中新社

新聞推薦